一、教学设计:匠心独运,层层递进
(一)情境创设:以画为媒,激发兴趣
王崧舟老师以美国费城艺术博物馆镇馆之宝——油画《被缚的普罗米修斯》切入教学,创设独特学习情境。这一设计极具巧思,名画自带艺术感染力与神秘氛围,能瞬间抓住学生目光,让他们带着对画作的好奇与探究欲走进文本。后续布置为油画写讲解词的任务,更是将情境贯穿始终,使教学目标清晰且富有吸引力,让学生明白学什么、为何学,驱动他们主动深入文本挖掘内容 。
(二)环节推进:紧扣“爱”线,深化理解
1. 感知梗概:铺垫“爱”的背景
梳理众神名字与身份,看似基础,实则是理解故事的关键支架。神话中众神关系复杂,明确身份能帮学生理清人物脉络,为后续理解普罗米修斯“盗”火的意义做铺垫。让学生表达对众神的情感,是引导他们初步建立文本与自我的联结,从人物印象入手,自然走进故事,抓住神话故事以人物关系推动情节的特点 。
2. 概括原因:展现“爱”的力量
聚焦“盗”火原因,通过找“没有火”与“有了火”两个相反画面,引导学生在对比中感受人类生活的天壤之别。这一设计契合小学生认知特点,直观画面差异能让他们深刻体会火种的重要性,理解普罗米修斯“盗”火是源于对人类的“爱”,是为改善人类悲惨生活。品读细节时,让学生想象还原、代入感受,将文字转化为鲜活场景,使“爱”的力量在学生共情中凸显,也为理解他遭受惩罚的悲壮做了情感铺垫 。
3. 体验经过:刻画“爱”的不屈
研读被缚经过,抓取“死死地锁”“不停地啄”等画面,引导学生聚焦关键词想象、品读。从“锁”住后的行动受限,到“啄”带来的持续痛苦,一步步细化普罗米修斯所受折磨,让学生在细节咀嚼中感受他的痛苦与不屈。这不仅是对文本内容的深入挖掘,更是让“爱”的内涵从“给予人类火种”延伸到“承受苦难坚守”,丰富“爱”的层次,凸显普罗米修斯为“爱”献身的伟大 。
4. 升华意义:领悟“爱”的拯救
品读普罗米修斯的回答,通过比较反问句、语气词等,剖析语言背后的情感与精神。反复诵读强化体验,让学生触摸到他坚定的信念,明白这种“爱”是超越痛苦、甘愿牺牲的奉献。用“爱”串联意义总结,将故事从情节讲述升华为精神传承,完成对神话价值的挖掘,让学生理解普罗米修斯被缚不仅是故事,更是“爱”与奉献精神的永恒象征 。
二、教学方法:多元融合,助力成长
(一)诵读指导:以读促悟,感悟情感王老师重视诵读,不同环节设计多样诵读形式。感知众神时的指名读、齐读,感受“没有火”“有了火”时的情境读,体会被缚痛苦时的想象读,领悟精神时的反复诵读等。读不是简单重复,而是带着任务、情感递进的过程。通过读,学生走进文本情境,与人物同呼吸,将文字转化为情感体验,实现以读促悟,让静态文字变成动态情感交流,深化对“爱”的理解 。
(二)想象还原:激活思维,丰富体验多次运用想象还原策略,如走进“没有火”的人类生活、感受“死死地锁”“不停地啄”的画面等。这契合神话教学特点,神话本身充满想象,借助想象能让学生填补文字空白,构建个性化画面。小学生思维活跃、想象力丰富,这种方法能充分调动他们的主观能动性,让他们在创造想象中身临其境,增强情感共鸣,理解普罗米修斯的选择与坚守,也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和文本解读能力 。
(三)任务驱动:目标明确,聚焦能力整节课以“为油画写讲解词”为主任务,拆解成多个子任务,如概括被缚原因、写具体被缚经过、明白被缚意义等。任务驱动让教学环节逻辑清晰,学生清楚每一步要达成的目标。子任务紧扣文本关键内容,在完成任务过程中,学生需提取信息、整合内容、表达输出,有效训练概括、表达、思维等语文能力,实现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让学习真实发生 。
三、课堂互动:灵动生成,共筑课堂 (一)提问引导:精准启发,思维爬坡教师提问质量高,如“锁得死死的,他不能干什么?”“什么地方又刺痛了你?”等。问题紧扣教学内容与学生思维进阶点,从理解词语表层含义,到挖掘画面背后情感,引导学生一步步深入文本。这种提问不是简单的问答,而是搭建思维阶梯,让学生在思考、回答中实现思维爬坡,理解普罗米修斯的痛苦与精神,培养深度思考习惯 。
(二)学生参与:深度投入,真实成长从记录看,学生在课堂中有大量读、想、说的机会,参与面广、参与度深。他们在教师引导下找画面、品细节、谈感受、写内容,不是被动接受知识,而是主动探究、建构意义。如概括被缚原因、写经过等任务,促使学生调用语文知识与生活经验,在实践中提升能力,实现从文本理解到语言运用、精神领悟的成长,体现学生主体地位 。
四、教学效果:文化传承与素养提升兼具
(一)文化理解:触摸神话精神内核
通过教学,学生不仅了解普罗米修斯故事,更深入理解神话中“爱”与奉献、牺牲的精神内涵。神话是民族文化根源,王老师挖掘故事背后的精神价值,让学生触摸到西方神话的文化特质,明白普罗米修斯为何成为永恒经典形象,实现文化传承与理解,让神话教学超越故事讲述,上升到文化传承高度 。
(二)素养发展:语文能力综合提升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语文素养得到全方位锻炼。提取信息、概括内容等阅读能力,通过找画面、概括原因经过得以提升;语言表达能力在写讲解词、诵读、回答问题中锻炼;思维能力在想象、比较、分析反问句中发展。教学实现了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让学生在学习神话故事时,语文能力同步成长,为后续语文学习奠定坚实基础 。
五、总结与思考
王崧舟老师《普罗米修斯》一课,是一堂兼具深度与温度、匠心与智慧的优质课。教学设计环环相扣,以“爱”为魂串联教学;教学方法多元有效,助力学生理解与成长;课堂互动灵动自然,促进学生深度参与;教学效果文化与素养并重,实现语文教学价值。
从这堂课中,也给我们语文教学带来启示:一是要重视情境创设,让学习任务真实有趣;二是紧扣文本特质,神话教学要挖掘想象与精神内涵;三是关注学生主体,设计多元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成长。当然,若在部分环节给予学生更开放的创造空间,如想象“有了火”人类生活时,让学生自主创作场景描述,或许能激发更多创意,但这并不影响整堂课的精彩与价值,它为语文神话教学提供了优秀范例与深度思考方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