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也难以摆脱出生(ɔˆ ³(ˆ⌣ˆc)??!地影响
大学毕业也有三十年了。回想读大学岁月,感觉很惭愧。作为八十年代大学生,就业机会更少,思想也是相对保守。暑假里,本来可以在所就读城市找一份工作,发挥自己知识特长,挣些小钱,但那时没那么做,还是回到自己出生地,与父母一起做农活。
大学生也做农活,实际上是浪费人才浪费时间。毕竟,农活没有技术含量也没多少知识含量。纯粹是体力劳动。
那时劳动情景至今记忆犹新。
炽热的太阳挂在天空,我们一家人戴着草帽,穿短衫,打赤脚,在水稻田里割稻子,把稻子杆抱起来在打谷机器上脱粒。一边用脚踩打谷机,一边上下左右翻动稻子杆,尽可能把谷粒脱尽。割水稻只能选择阳光灿烂日子,因为阴雨天,谷子嗮不干会长芽或者发霉。在烈日下割稻子,又热又渴,浑身冒汗,衣服湿透,那滋味终身不忘。
可是,那么辛苦的干活,却挣不了几个钱,因为农产品廉价,不值钱。可那时,自己圈子小,找工作缺乏路径,只好在农村与父母干苦力。
那时,同村有个同龄小伙伴,他小学毕业就没继续上学,学做裁缝手艺,不久去了广州打工,进制衣厂制衣服。
小伙伴打工的月薪有四五百元,但我大学毕业,工资仅仅一百元,心里不平衡。小伙伴甚至当面嘲笑,上了大学又怎样,暑假里还不是在农村做苦力?他说的话还真的很在理。
幸好后来在学业上进步了一层次,有机会在大城市发展,如果仍然在乡镇教书的话,还不如我那小伙伴,小学毕业去广东打工活得滋润。
人真的需要与人对比,通过对比找出差距,想出办法,努力奋斗才能改善境遇。
出生农村的人要尽量摆脱原生家庭影响,不为小农经济思想所束缚,后续发展空间将更广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