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之后就入职了某外企,一呆就是八年。昨天铺天盖地的裁员新闻打乱了大家的心,我们安逸的小生活还能持续多久呢。
入职时是企业的快速发展期,当时部门快速扩张,招聘了大批和我一样的应届生。同事都是同龄人,每天一起工作,打打闹闹非常开心。我一直说自从我幼儿园毕业后就没过过那么单纯的生活,外企确实是在资源优化走了很超前的一步,分工细化,职位细化,流水线一般有条不紊的工作着。我们的职责非常简单,就是按照我们十二条审核标准,对网站上商家上传的图片做质量检查工作。工作量化也非常清晰,每天完成3500张的图片就达到标准。同事们都非常和谐,每天开开心心的审核3500张图片,没人去卷4000,即完成了公司的要求,也不让自己压力过大,你好我好大家好。
那时候部门有好多活动,每周五下午两小时的小团建,每周一个主题,是桌游啊,还是户外,还专门凑出了一个小团队去研究玩什么。每季都有一个大的办公室文化主题活动,大家一起剪纸,画画,叠星星,乐呵呵的日子就过去了。大家青春年少,关系都非常好,工作在一起,周末也一起出去玩,日子轻松又简单。
日子虽然开心,但是开心的另一面也反应了我们不竞争是因为没什么可竞争的,职位没有升职空间,工作简单又机械。工作了一年后我就开始准备研究生的考试,那年还没有非全日制研究生,在考虑了辞职考全日制和读在职研究生,我还是觉得学习最后的目的也是为了就业,有一份工作最踏实,就去考了在职。也是阴差阳错,在职研究生大多有毕业年限要求,当时不做要求的只有软件工程和一个设计类的专业,一直觉得自己对程序语言有天赋的我就这么去考了软工。那段时间真是热血又上进,白天是一个没有感情的审图机器。六点下班准时拿出书开始学习,十点回家,周六日泡图书馆。当然那时候绝大多数我的竞争者都是三四十岁的叔叔,我三个月日以继夜的努力在考试这块已经超越了绝大多数的人,以绝对优异的成绩考上了报考的院校。出成绩后我就后悔了,以我当时的成绩,北大也能拼一拼的。不管怎么说,我的新一段旅程开始了。
因为工作清闲,我有很多的精力放在学习上,每节课都按时去上,每个作业都认真完成,没课的日子也去图书馆查论文看资料。软件工程对我来说是一个全新的领域,但也慢慢入了门,体会到其中的乐趣。上了一年课后,我开始寻求新的发展,当时投了很多简历,但是已经在工作环境,企业氛围如此好的公司工作了两年的我,对很多企业已经是看一眼办公司,听一嘴公司文化就退回来了。刚好当时公司另一个技术团队在扩招,各项要求都和我相符,投了简历后,也很顺利的转岗了。
新的团队都是毕业两三年的朋友们,也都是同龄人,当时新办公室还在修建,我们六个人挤在一个办公室里,完全不用考虑融入集体的问题,直接就熟了。外企的技术团队招聘和国内不太一样,没有什么35原则,多是四十岁左右经验丰富的前辈。我们团队是个特例,level低的测试团队,辅助前辈们的工作。所以在整个办公室我们就显得格外年轻,前辈们像老师一样给我们讲各种经验,大家对我们格外关怀和包容,我们日子也是过的很舒服,团队也一天一天扩大。
我们几个元老级人物都开始升级带各自的小团队,保护着新一批小朋友的成长。我团队依然融洽,和我同龄的同事变成了我的新战友,周末一起出去爬山,逛街,甚至一起参加活动去相亲,小朋友们也约着一起下班玩玩剧本杀,其乐融融的。
随着后续业务调整,人员安排上发生了很多变化,我们也被分散各种,但大体还是一个团队,日子还是没有大的变化,我们总是想,如果一直这么开开心心的工作,虽然升职空间不大,但是不是也挺好。
接着世界经济形势逐渐变差,大厂的裁员潮接踵而至,看着大批朋友被优化,开始像我咨询工作机会。随后外企也开始封锁head count,刚开始只是停止招聘,后面就是开始裁员。虽然我们团队不在裁员范围,但是大家还是紧紧捏了一把汗。裁员不是我们一个人的事,而是一个大趋势,这么多技术人员都被裁了以后,这个职位的缺口有多大呢,有多少人能顺利就业呢,就不了业的能去哪呢。甚至如果经济进一步恶化的话,那其他的工作岗位又是怎样呢。
题库又重新刷起来了,英语也该再练练,趁这个时间再去读个书也不错,虽然恐慌,但是没用。做好能自己能做的吧,尽人事,听天命。哈哈,年纪越大,越开始觉得古人说的真有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