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去参加中医药诊疗基地的揭牌仪式,看到了悬壶济世,妙手回春,非常醒目。基地主人刘会长几十年来,真正践行了这几个字,救人无数,刘会长不仅医术高明,而且很多时候,为患者治病,完全是免费,为病人解除病痛当首要,看到各种致谢锦旗挂满了厅堂,真是大德之人。
悬壶济世是古代对医者救人于病痛之赞誉。我们在当今现实生活中又看到了。
医者仁心,以医技普济众生,世人称之,便有悬壶济世之说。“悬壶”是中医行医的专用名词,典出《后汉书》及《神仙传》,与道医壶公有关。后杏子大熟,于林中作一草仓,示时人曰:“欲买杏者,不须报奉,但将谷一器置仓中,即自往取一器杏去。葫芦的老人(即壶翁)在市集中卖药,当天黑散街之后,壶翁就跳入葫芦中,当时只有费长房一人看到,他觉得很奇怪,为了弄清楚壶翁的来历,费长房便以酒款待,知壶翁道来意后,便请他隔日再来。
“药葫芦”/悬壶济世
许多人也许不明白为什么一些中药店门前要挂一个葫芦,但是,提到“葫芦里不知卖的什么药”这句俗语,你就会知道这葫芦肯定与药有关。
葫芦,古代称作“壶”,俗称葫芦瓜,古代道家的象征之一。《诗·豳风·七月》中“八月断壶”,特指的就是盛药的葫芦,即“药葫芦”。
古今许多神话故事,几乎涉及药就有葫芦。传说中的“八仙”之一铁拐李,就常背一个装有“灵丹妙药”的葫芦,周游江湖,治病救人。神话小说《西游记》第五回中说:“大圣直至丹房里面,寻访(老君)不遇,但见丹灶之旁,炉中有火。炉左右安放着五个葫芦,葫芦里都是炼就的金丹……他就把那葫芦都倾出来,就都吃了,如吃炒豆相似。”小说中也说到这种葫芦的作用是盛放丹药。
《后汉书·方术列传·费长房传》记曰:
“费长房者,汝南(今河南省平舆县射桥镇古城村)人,曾为市掾。市中有老翁卖药,悬一壶于肆头,及市罢,辄跳入壶中,市人莫之见,惟长房子楼上睹之,异焉。因往再拜,奉酒脯。翁知长房之意其神也,谓之曰:子明日可更来,长房旦日复诣翁,翁乃与俱入壶中。惟见玉堂严丽,旨酒甘肴盈衍其中,其饮毕而出。翁约不听与人言之,复乃就耧上侯长房曰:我神仙之人,以过见责,今事毕当去,子宁能相随乎?楼下有少酒,与卿为别……长房遂欲求道,随从入深山,翁抚之曰:子可教也,遂可医疗众疾”。
医者仁心,以医技普济众生,世人称之,本身的修为高尚非常重要。
心相厚道,百病不生
清代名医张培仁曾说:“人常和悦,则心气充而五脏安。”
世界是一面镜子,内心清明,心地善良,心相厚道的人,也会照射出美好的世界,健康的身体。
一个内心宽和,从容大气的人,常常能够远离疾病,百毒不侵。
有人问百岁道人张至顺:“养生的秘诀是什么?”
张道长说:“心存善念,厚道待人就是最好的养生。”
道长的一生也正是这样。
年轻的时候,为了给村里小孩看病,常常忙到几天不能睡觉,即使被误解,也毫无怨言。
年过百岁后,为了帮助更多人理解道法,多次分享自己的心得体会,毫无保留。
正是这种大格局,大气魄,让他能有一个好的心态,正气凛然,才不会被病邪入侵。
《道德经.第三十三章》里面说:“不失其所者久。”
有智慧的人,始终忠于本心,不丢掉本性,不迷失自己,在厚待他人的时候,也愉悦了自己,常怀喜悦之情,便会身康体健,延年益寿。
一位作家说过:“人生最大的幸事,莫过于心中无事,身上无病,家人相伴。”
深有感触,人到中年,经历了种种沉浮,看遍了事事无常。便也明白了,心安才是生活的真谛,厚道才是最大的福气。
常怀微笑,面相厚道,家庭才会和睦;
换位思考,言相厚道,烦恼才能减少;
心存善念,心相厚道,百毒自难入侵。
余生,愿我们以善念养心,以厚道处世,拥有福气的面相,幸福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