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老师新教育知行合一810:
宜阳县董王庄乡小学
语文课标学到最后,是5个附录。附录也挺有意思。附录1,小学要背诵75篇诗歌,都是古诗,6年共72个月,平均每月约一首。
在前面的学段要求中,背诵优秀诗文的要求是,第一学段50篇,第二学段50篇,第三学段60篇。包括了一些优秀的现代文。大概每月两篇。
附录2,关于课内外读物。整本书阅读。童话、寓言、故事、诗歌散文作品、长篇名著、科普科幻作品。
在学段目标中,课外阅读的量是,第一学段5万字,第二学段40万字,第三学段100万字。按每年200天阅读来计算。每日量,第一学段250字,第二学段2000字,第三学段5000字。
加上课内的每天同样的量。每日大概总量,第一学段500字,第二学段4000字,第三学段10000字。
附录3,关于语法修辞知识的说明。包括语言的规律和文体的规律文学的规律等等。如语音,文字,词汇,语法,修辞,文体,文学。明确指出,这些都要在让学生在具有比较丰富的语言积累和良好语感的基础上,在实际运用中逐步体会把握。附录1.2就是语言积累的一部分。如果没有概念名称,无法让学生认识规律。应该教给学生准确的概念名称。避免只对规律进行系统完整的讲授、操练。就是说这些东西要练,要让学生掌握。但是可以结合丰富的语言积累,进行讲授操练。不必追求系统完整科学严谨。
就是说小学的任务,重在语言的积累。但对一些基本的语言文体文学规律,还是应该知道一些。
附录4基本字表。
这些字构形简单,重现率高,是其他字的构字成分。
附录5常用字表。根据出现频率和汉字教学需要,又分为一级字表2500字和二级字表1000字。二级字表,在第2学段完成。
附录4附录5,对识字写字进行了准确的表述。
课标说,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反复的强调语文的实践性。5个附录大概规划了各种语文实践活动的内容。语文实践活动大概有识字写字,阅读鉴赏,表达交流,梳理探究等。持以恒的活动,才能有丰富的语言积累,才能掌握各种语言文体文学规律。小学生每天都要识字写字,阅读鉴赏,表达交流,梳理探究。形成固定的学习习惯,才能在日积月累中,完成语文各附录的任务,形成丰富的语言积累。如果没有固定的习惯,很难完成量的积累。
但只有习惯,往往枯燥无味,学生不想练。
语文的核心素养有4个方面,文化自信、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审美创造。充分考虑另外三个方面,才能使日常的语言训练变得有趣,学生能主动学习。情景的创设大概要从文化主题入手,即核心素养的文化自信方面入手。围绕一个文化母题,开展识字写字,阅读鉴赏,表达交流等实践活动,学生从语言文字入手,在头脑中先进行形象思维,相当于核心素养中审美创造这一方面。然后从具体的事例中上升到理性的认识,对文化母题有一定的认知。即上升到了核心素养中的文化自信层面。整个过程就是一个思维的过程。思维是有条理的,进行联想想象,分析比较,归纳判断。进行直觉思维,形象思维,逻辑思维,辩证思维,创造思维。
这样的语文实践活动必然是有趣的。实践活动的入口是一个具体情境的创设。
在课标中,从前至后,反复强调了一个词,情境。
在第6章课程实施,教学建议中说,要创设真实而富有意义的学习情境,凸显语文学习的实践性。在第5章学业质量中说,有三类语言文字的应用情景,日常生活,文学体验,跨学科学习。在教材编写建议中说,要围绕学生生活实际和认知需求创设学习情景,以问题探究为导向,循序渐进地设计支架式的学习活动与任务。在学业水平考试命题要求中说,考试命题应以情境为载体,依据学生在真实情境下解决问题的过程和结果,评定其素养水平。命题情景可以从日常生活、文学体验、跨学科学习,也可以从个人学校社会等角度设置。创设新颖有趣,内涵丰富的情景,设计多样的问题或任务,激发学生内在动机和探究欲望。
以上有关对情景创设的表述,说明情景创设的重要性。情景的创设,要以文化自信,各方面的文化素养为纲,贴近学生生活经验和情感职业。抓住社会生活中常见又值得深思的真实场景。以情境为导向,学生开展朗诵阅读,写作讨论交流等各种丰富多彩的语言学习活动。
在课内课文学习中,以课文的具体情景为入口,引发学生讨论。在整本书阅读中,要以一定的有趣题目,开展展示,交流,推荐等活动。在作文中要创设真实的情景需求,引导学生表达交流。要善于开发各种实际的学习资源,如各种节日,学校家庭的各种活动,家乡的各种活动,把握其内在的文化内涵,创设适当的情景,引导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语文。实际上即跨学科的学习,或者是一种有趣的课外作业形式。在这些活动中,语文才在更高级的更有深度的层面上进行了运用。当然要对活动中的语文运用有一些适当的要求。
创设好情境,把语文核心素养综合运用于语文实践活动中,形成固定的有趣的语文学习习惯,在活动中对语言训练有一些要求,这种要求不是系统的完整的,而是为实际情境效果需要的。
有了情境,语文学习应该是有趣的,有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