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ong大叔实践每日记录时间开销已经有接近一个月了,今天来说一下使用反馈。
记录时间开销——这个方法是通过阅读《把时间当做朋友》所获得的,也体会到一些好处:
1.全局掌控。每一天都对自己的时间使用情况了如指掌;
2.预算感知。开始感知经常做的事情所需的准确耗时,能够更好地对后续做日执行计划的合理安排(包括排序与时间预算);
3.推动执行。当每一件事情完成后,紧接着会继续确定下一件事和时间预算,会推动自己有一种不去浪费时间的暗示。
但是,任何方法同时都有其局限性与使用条件的。
记录时间开销这个方法也会带来一些问题:
1.见缝插针。当某一天的效率突然高了,会感觉时间很充裕,进而“贪心”地希望继续往里面“加任务”;
2.心理落差。当某一天因为突发事情几乎整天的执行都和平时不同,就会觉得怎么也补不上原来希望的日进度,事实上也确实不能;
3.习惯惰性。在一段时间内,某几项短期固化任务,就成了那段时间每一天的时间习惯,只要每一天完成了既定任务,就会觉得即时满足,甚至不想改变,导致没有考虑每一件事情做得好或不好,有没有提升改良的空间。
记录时间开销,实际上仅仅是自我管理的一部分,可以作为优化个人时间管理的数据参考,进而形成一种反馈机制,不断去优化自身管理,让其更具合理性、前瞻性、动态性。
记录时间开销的前提是,我们必须有一个合理的方向、加上具体的核心的目标,进而拆解为小目标、小计划,执行步骤等,否则就只是为了记录而记录,它的作用就局限在此了。
记录时间开销,其实并不适合所有人,所有场景,如工厂流水线工人、军人等、意义就不那么大了,但是对于需要自律、自我管理的职场白领、自由职业者等等来说,还是值得尝试的。
任何方法都不是一劳永逸的,高手在解决问题的时候,往往都是根据实际场景、前提去采取不同方法的,而且每个人适用的方法也可能不一样的。
365天思考 / DAY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