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则一:不要去批评、谴责、抱怨
首先批评并不能产生你预期的效果。由于人性的局限,人们很难去承认自己的错误,反而容易把问题的原因归咎于别人。基于此,你的批评和抱怨不仅不会让对方意识到自己的问题,反而会让对方陷入防御状态,甚至对你造成各种伤害。与人相处时我们应该牢记,我们不是在跟理性动物打交道,而是在跟感性动物,在和内心中充满偏见、受骄傲和自负驱使的动物打交道。以我自己为例,某天我在房间内跳无绳跳绳,结果楼下来敲门了。打开门之后,楼下一顿输出,说现在虽然不是睡觉时间,但是他要写东西,这楼隔音很差,不许跳。本来这也没什么,但是他的语气让我进去了防御状态,就是想跟他辩论辩论为什么不能跳,根本不想跟他承诺以后不跳了。
其次你的批评并不一定是正确的。惠子说过:“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同理,你不是对方,你不知道当时对方面对一个怎么样的局面,你也不知道对方过往的经历。如果你拥有对方拥有的一切,说不定你也会做出同样的选择。基于自己臆想的批评极有可能是不切实际的。
如果你实在忍不住不吐不快,那么可以参考马克吐温和她夫人的做法。找一张纸,把你所有的批评吐槽都写下来,把你的情绪尽情的释放到纸上,这能极大的缓解你的情绪。但是,写完之后就销毁这张纸,不要让他伤害到别人甚至后面也伤害到你。
我们应该试着理解别人,而不是谴责他们。试着弄明白他们为什么会这么做比批评要有用的多,也有趣的多。
法则二:给予真诚的感谢
天底下只有一个办法能让人做任何事,那就是这件事是他想做的,因为人性中最根本的东西就是渴望得到欣赏。而你需要做的就是通过感谢让对方感受到他的重要性,从而激起他做这件事的渴望。与之相反,领导的批评则很容易浇灭员工的热情。
感谢看起来很简单,但是很多人很容易走入另一个岔道——恭维中去。恭维虽然暂时会让人很开心,但是对于某些具有辨别力的人来说,恭维完全无效,甚至可能起到反效果。那么感谢和恭维的差别是什么?很简单。一个是真诚的,一个是虚假的。一个是从内心中说出的,一个是从牙缝里说出的。一个是无私的,一个是自私的。
那么具体应该怎么做呢?你可以试着想想别人的优点,发现生活中的种种小确幸,给与他人真诚的感谢,下次你就会发现它们已经从一点点友善的小火苗变成了一只火炬。
法则三:激起他人的渴望
想要影响别人,只有一个办法,就是谈论他想要的东西,并告诉他如何才能得到这种东西。这样他就能得到他想要的东西,而你在他心中就有了价值,这是一个双赢的操作。这个世界上充满了自私自利、只为自己攫取利益的人,所以那些无私为他人着想的人就有很大的优势了。
这解释了为什么领导比纯技术工工资更高。领导虽然技术能力可能并不比手底下的员工强,但是他能够激起手下员工的渴望(热情),让员工持续为他想要的不管是工资还是领导的赞扬等奋斗。在老板看来,他可以带来更大的收益,所以老板愿意为这项能力付更高的薪资。
如何找到这个渴望取决于每个人的性格和喜好,需要你留心对方的种种。虽然不是个好例子,但是商人在行贿上的操作确实堪称经典案例。
记住这一点:激起他人的渴望。能做到这一点的人,世界与他同在,他也不会独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