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连姆·尼森“英雄”重塑
“迈克·麦考利,六十岁,失业;没有存款;欠了一屁股债;孩子上学要交学费……”导演一开始就通过公司解雇迈克·麦考利的对话交代了主人公的实际情况,似乎有一种日落西山时的悲凉感,或者说悲怆感。
仔细回想一下,扮演迈克·麦考利的演员连姆·尼森今年已经六十六岁了。这个被时光雕刻的男人,眉宇间仍旧带着意味深长的忧郁与无奈,仿佛能隐藏心中的秘密。电影《通勤营救》中,与其四度合作的导演佐米·希尔拉利用了连姆·尼森“苍老”的面容来讲述一个能打,能拼,有原则的有关“救世主”的故事。
这种方式,虽说老套——詹姆斯·邦德、福尔摩斯等——却能引起观众的共鸣,不得不赞叹连姆·尼森未老矣,充满了巨大的能量。甚至,那激烈的打斗,让人心疼连姆·尼森,也不禁感叹时光易逝。就像唐诺在《那时没有王,各人任意而行》一书中的一句话:“是我们不要他们衰老,不要他们变得陌生形容难识。”
然而,“你真美好,请你驻留”的愿望终究要破灭,就像迈克·麦考利不可控的丢掉工作一样,既是无奈,又是悲叹。
从公司出来后,一身疲惫的迈克·麦考利心情低落到了极点,不敢跟妻子说出实情。即使妻子打电话来问:“你,一切都好吗?”他只能假装有事,匆忙地回答,“是的。但是,我有些忙……”迈克·麦考利的这段对话,是几近一无所有后的“无言”诉说,还是送给那些在生活中顷刻之间走向失落(或者说是无奈)的情感共鸣?
但是,佐米·希尔拉给了迈克·麦考利一次“复活”的机会,并将他打造成如《飓风营救3》里最强特工,彰显他的英雄气概。这个打造并非幻想,得通过考验才能完成,因此,佐米·希尔拉选中一辆火车,让罪恶与光明,犯罪与正义一一上演。不可忽略的是,在正义与邪恶的斗争时,家人的情感被推倒了极致,与此同时,它也支撑起了整个故事,最终变得真实可信。
从最初镜头穿越时空的串接到夫妻之间情感的变化,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迈克·麦考利内心的真情,他是爱妻子,也爱儿子。就像他在推销保险的时候,所言:“即使一无所有,但我也会为我们家奋斗出一个未来。”或者说,他是家中的“英雄”。然而,当这个“英雄”倒下的时候,我们又不得不将其重新树立起来,进入到重生。这里,便开始留下危险的信号,不能退,只能进,甚至面临着一次又一次的死亡威胁。
2.火车上的另一种谋杀
古典第一神探福尔摩斯曾经说过,“这个城市的罪犯都丧失想象力了吗?”
如果将这个指涉伦敦的城市移步到电影《通勤营救》里的话,那这“罪犯”的“想象力”确实是丧失不少。
在佐米·希尔拉的镜头下,快速行驶的火车与看不见的谋杀案形成了一个有机体,而迈克·麦考利被选中,承担起一个“杀手”的作用,又使得这辆看似平凡的火车多了一丝的恐怖气息。特别是,当迈克·麦考利听从乔安娜的指示,拿到了一笔不菲的现金后,“谋杀”就已经初现端倪。
但是,需要指出的是,即使迈克·麦考利搭乘通勤火车十年,也不能熟悉火车上的每一个人。又或者说,五个陌生人搭乘通勤火车,只是导演的臆想罢了。要不然,迈克·麦考利不会被玩得摸不着头脑。
对于迈克·麦考利而言,这些钱,就是生活困境之中的“解药”,但他又想逃离,却在犯罪集团的监控下,不得不走上一条寻找并刺杀普兰之路。其实,监控后的自我生命威胁,迈克·麦考利并不怕,怕的是他们伤害他的妻儿。这一点,也是支撑他寻找普兰的关键原因。
作为一个观影者,我们通常会看导演如何布置悬疑,如何解答疑惑,因为它们才是最大的看点。在电影《通勤营救》中,迈克·麦考利眼前的死亡威胁,如被汽车撞的老人、死在车厢地下的男人等,是“幕后操控者”的警告。可以说,飞驰的火车上杀人且不留痕迹,颇有“密室杀人”的味道,流露出“凶手”的精致与聪明。
可惜的是,这种警告虽直接指向了高智商,但始终都无法用“出色”来形容,不仅仅是因为当迈克·麦考利拒绝后,犯罪集团立刻走向了一个极端——毁掉火车、杀死全车的人,更在于反派的疲软。这种表现,就好比拿鸡蛋当飞毛腿导弹,令人哑然失笑。
3.一种正义与爱的乌托邦书写
迈克·麦考利在找到普兰后,并没有杀了她,反而拒绝了乔安娜的“命令”,保护了普兰。其中最有意思的是,迈克·麦考利曾今的警察伙伴兼好友亚力克斯·默夫进入只剩一节的通勤火车时,他们的身份发生了转化。也就是说,迈克·麦考利转化成了保护民众安全的“警察”,行使了警察“救死扶伤,保卫民众”的职能,最终完成英雄的塑造。
这是一个打不死,懂得放弃“小家”,维护“大家”的英雄故事。这也是一种正义的书写,尤其是当腐败滋生,坏蛋横行,“抓”是必然的结局。不过,结局还有一个是关于爱,无论是迈克·麦考利,还是亚力克斯·默夫,内心深处始终装着“家”之爱。
看完影片,笔者始终在想,这是在逃避现实,还是在营造乌托邦式幻想的有爱世界?难道,在一无所有的时候,还在寄托有一种幸运即将降临?笔者的想法是,偶尔从紧张的生活中脱离出来,放空思绪,好好享受一场爱就好。至少,当真的一无所有时,不至于想不开,而走上绝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