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内容:
【原文】
兴宁元年(癸亥,公元363年)
春二月己亥,大赦,改元。
三月壬寅,皇太妃周氏薨于琅邪第。癸卯,帝就第治丧,诏司徒会稽王昱总内外众务。帝欲为太妃服三年,仆射江虨启:“于礼,应服缌麻。”又欲降服期,虨曰:“厌屈私情,所以上严祖考。”乃服缌麻。
夏四月,燕宁东将军慕容忠攻荥阳太守刘远,远奔鲁阳。
五月,加征西大将军桓温侍中、大司马、都督中外诸军、录尚书事,假黄钺。温以抚军司马王坦之为长史。坦之,述之子也。又以征西掾郗超为参军,王珣为主簿,每事必与二人谋之。
府中为之语曰:“髯参军,短主簿,能令公喜,能令公怒。”温气概高迈,罕有所推。与超言,常自谓不能测,倾身待之。超亦深自结纳。
珣,导之孙也,与谢玄皆为温掾,温俱重之。曰:“谢掾年四十必拥旄杖节,王掾当作黑头公,皆未易才也。”玄,奕之子也。
以西中郎将袁真都督司、冀、并三州诸军事,北中郎将庾希都督青州诸军事。
癸卯,燕人拔密城,刘远奔江陵。
秋八月,有星孛于角、亢。
张玄靓祖母马氏卒,尊庶母郭氏为太妃。郭氏以张天锡专政,与大臣张钦等谋诛之。事泄,钦等皆死。玄靓惧,以位让天锡,天锡不受。右将军刘肃等劝天锡自立。闰月,天锡使肃等夜帅兵入宫,弑玄靓,宣言暴卒,谥曰冲公。天锡自称使持节、大都督、大将军、凉州牧、西平公,时年十八。尊母刘美人曰太妃。遣司马纶骞奉章诣建康请命,并送御史俞归东还。
癸亥,大赦。
冬十月,燕镇南将军慕容尘攻陈留太守袁披于长平。汝南太守朱斌乘虚袭许昌,克之。
代王什冀犍击高车,大破之,俘获万余口,马、牛、羊百余万头。
以征虏将军桓冲为江州刺史。十一月,姚襄故将张骏杀江州督护赵毗,帅其徒北叛,冲讨斩之。
二年(甲子,公元364年)
春正月丙辰,燕大赦。
二月,燕太傅评、龙骧将军李洪略地河南。
三月庚戌朔,大阅户口,令所在土断,严其法制,谓之《庚戌制》。
帝信方士言,断谷饵药以求长生。侍中高崧谏曰:“此非万乘所宜为。陛下兹事,实日月之食。”不听。辛未,帝以药发,不能亲万机,褚太后复临朝摄政。
夏四月甲辰,燕李洪攻许昌、汝南,败晋兵于悬瓠,颍川太守李福战死,汝南太守朱斌奔寿春,陈郡太守朱辅退保彭城。大司马温遣西中郎将袁真等御之,温帅舟师屯合肥。燕人遂拔许昌、汝南、陈郡,徙万余户于幽、冀二州,遣镇南将军慕容尘屯许昌。
五月戊辰,以扬州刺史王述为尚书令。加大司马温扬州牧、录尚书事。壬申,使侍中召温入参朝政,温辞不至。
王述每受职,不为虚让,其所辞必于不受。及为尚书令,子坦之白述:“故事当让。”
述曰:“汝谓我不堪邪?”
坦之曰:“非也,但克让自美事耳!”
述曰:“既谓堪之,何为复让!人言汝胜我,定不及也。”
【原文华译】
兴宁元年(公元363年)
1 春,二月己亥日(二月无此日),东晋大赦,改年号。
2 三月十七日,皇太妃周氏薨逝于琅邪王府。十八日,皇帝司马丕到王府治丧,下诏,命司徒、会稽王司马昱总理内外众务。皇帝想要为太妃服丧三年,仆射江虨启奏说:“于礼,只能服丧三个月。”皇帝退一步,想服丧一年,江虨说:“克制自己的私情,是为了尊敬祖先。”皇帝于是服丧三个月。(周氏是司马丕生母,但不是嫡母。)
3 夏,四月,前燕宁东将军慕容忠攻晋国荥阳太守刘远,刘远逃奔鲁阳。
4 五月,加授征西大将军桓温为侍中、大司马、都督中外诸军、录尚书事,假黄钺。桓温任命抚军司马王坦之为长史。王坦之,是王述之子;又任命征西将军掾郗超为参军,王珣为主簿,每事必与二人商议。
府中人说:“胡子参军,矮子主簿,能令桓公喜,能令桓公怒。”桓温气概高迈,很少有他所佩服的人。但每次与郗超谈话,常自认为见识赶不上郗超,对郗超倾身相待。郗超也深自结纳回报。
王珣,是王导的孙子,与谢玄都是桓温的掾吏,桓温对他们都很重用,说:“谢掾年四十必定拥元帅大旗,持天子符节,王掾头发乌黑之年,就能做到三公高位,都是难得的人才。”谢玄,是谢奕之子。
5 任命西中郎将袁真为都督司州、冀州、并州三州诸军事,北中郎将庾希为都督青州诸军事。
6 五月十九日,前燕攻陷密城,刘远逃奔江陵。
7 秋,八月,有孛星出现在角星、亢星之旁。
8 凉州张玄靓的祖母马氏去世,尊庶母郭氏为太妃。郭氏认为张天锡专政,与大臣张钦等密谋诛杀张天锡。事情泄露,张钦等都被处死。张玄靓惧,要让位给张天锡,张天锡不接受。右将军刘肃等劝张天锡自立。闰八月,张天锡派刘肃等夜里率兵入宫,弑张玄靓(时年十五岁),宣言暴卒,谥号为冲公。张天锡自称使持节、大都督、大将军、凉州牧、西平公,时年十八岁。尊生母刘美人为太妃。派司马纶骞带着奏章到建康请求正式任命,并送御史俞归东还。
9 九月十一日,朝廷发布大赦令。
10 冬,十月,前燕镇南将军慕容尘攻打晋国陈留太守袁披于长平;汝南太守朱斌乘虚袭击许昌,攻克。
11 代王拓跋什翼犍攻击高车,大破之,俘获一万余人,马、牛、羊一百余万头。
12 朝廷任命征虏将军桓冲为江州刺史。十一月,姚襄故将张骏杀江州督护赵毗,率领其徒众叛逃向北;桓冲讨伐,斩张骏。
兴宁二年(公元364年)
1 春,正月六日,前燕大赦。
2 二月,前燕太傅慕容评、龙骧将军李洪进军黄河以南地区,夺取土地。
3 三月一日,晋国人口普查,重新整理户籍,北方侨民原籍一律撤销,以现居住地为籍贯,法令严格,称为《庚戌制》(三月一日按干支是“庚戌”)。
4 皇帝相信方士的话,不吃饭,只吃药,以求长生。侍中高崧进谏说:“这不是万乘之君所该干的。陛下这件事,实在是日月之食。”皇帝不听。三月二十二日,皇帝药毒发作,不能亲理万机,褚太后再度临朝摄政。
5 夏,四月二十五日,前燕龙骧将军李洪攻许昌、汝南,在悬瓠击败晋军,颍川太守李福战死,汝南太守朱斌逃奔寿春,陈郡太守朱辅退保彭城。大司马桓温派遣西中郎将袁真等抵御,桓温率水军屯驻合肥。前燕于是攻陷许昌、汝南、陈郡,迁徙一万余户人家到幽州、冀州二州,派遣镇南将军慕容尘屯驻许昌。
6 五月二十日,任命扬州刺史王述为尚书令,加授大司马桓温为扬州牧、录尚书事。五月二十四日,朝廷派侍中征召桓温入京主持朝政,桓温推辞不来。
王述每次接受任命,从不虚情假意地推辞,如果他推辞,则最终必定不接受。等到任命他为尚书令,儿子王坦之对他说:“按惯例应该辞让。”
王述说:“你是说我不能胜任此职吗?”
王坦之说:“不是,只是应该谦虚辞让,才能传为美谈!”
王述说:“既然认为自己能胜任,为什么又要假意辞让?人们都说你比我强,我看你一定赶不上我。”
【学以致用】
这一篇,最后三段,可思考下
01,皇帝司马丕这一年才24岁,就开始辟谷修仙,最后中毒了!
相对于中毒来讲,问题是,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观念?
1是魏晋的玄学风气太深
2是东晋的皇帝,从第二位司马绍到现在的司马丕,就一直没有超过30岁的,上一任皇帝司马聃才19岁。为什么“气数”是这个样子? 是东晋的“命”?还是“运”?不知道有没有高手从这方面去做研究。
一家组织领导人的精力是否充沛,对这家组织的生存与发展极其重要,甚至会影响到组织自身的“属性特征”,所以,既然成为了组织的领导人,保持身体健康是必须。
3,侍中高崧讲的话,既指出了司马丕的错误,又鼓励他改正,也照顾了他的形象,但是并没有什么用,个人认为还是“念”的问题, 一个年轻人的思想观念除了问题,他自己没有觉悟出来,旁人要说服,其实真的很难。也许只有禅宗的“棒喝”才行, 但是,又有哪个敢对皇帝实行“棒喝”?
02,在五胡乱华十六国时期,只要连续打个三至五年的仗,不管多么豪华的城镇,都将出现“人相食”的情况,这几千年的历史中,最惨的都是老百姓,惨到只有史书上寥寥几个字,反复出现。
有的时候我在想一个情况, 要不是这些“不知名,不知姓,不知长相身材...”的老百姓的延续,哪来那么多辉煌的历史故事,历史片段....
以前我逛街喜欢看美女,尤其是身材好的美女, 现在逛街我喜欢看那些不一定好看,不一定身材好的女的和男的,都看, 脑海中也在想一个问题
也许在他们的小孩中,就会出现照耀中国的人物,成为中国的顶梁柱之一,成为中国历史当中一颗璀璨的星星
葛优在一部电影里面的一句台词:21世纪最宝贵的是什么? 人才!
而人才的背后是“人口基数”,尤其是战争时期
當年三国當中,魏国版图最大,人口基數大,突出的人才比例就大。 當年吴国的面积也不小,但是,它没有把“人口”提升到国家发展的战略高度上来
现在的十六国时期,经常看到裹挟人口迁徙的记录,而迁徙过程中,真正能够活下来的,又不到一半。所以啊,生活在今日之中国,何其有幸呐。
03,关于王述与王坦之的对话
我想到了一个词:当仁不让
同时我也想到了某个老师讲过的一句话:当你还在犹豫要不要举手回应老师的时候,机会已经从身边溜走了,高手直接上台。
人生为什么一直没有机会啊? 没有机会展示,没有机会锻炼..
那是自己一不小心,把这种“让”,一直让了几十年....
关于这个现象,我发现,从农村出来的娃,大部分会有这种倾向
这是一种潜意识
往小了讲,一个农村出来的娃,未来要在大城市保持竞争优势,就得意识到这个点,然后突破它, 所以对于小孩子的培育,知识这玩意儿,可以轻易获得,但是志向与胆量需要精心培育。
往大了讲, 我们有些人的骨子里,面对自己的文化作为世界顶流,好像有点自卑,比如中医文化.....
这8000千年来(伏羲)的历史底蕴摆在这里,我都不知道自卑从何而来。
所以,该当仁不让的时候,就主动上,自然而然。因为你很清楚,只有你坐上了那个位置,你就能更好的发挥那个位置的价值,绝不辜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