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伤可以进行处理,首先是否认创伤,然后是逐渐容忍创伤,并且再三重复创伤体验,把经验世界基本上固定在创伤体验上。
一些自我成分在创伤性情境出现之前属于人的一部分,以后由于对创伤的否认而被割裂出去,当创伤经验在情绪中一再重复之后,这些自我成分又重新返回意识之中,在最佳情况下可能将创伤后的自我同一性与创伤前的自我同一性联系起来。
可以把悲伤过程看成是创伤处理的一个榜样,但并不是每一种损失体验都会造成创伤性后果。
【悲伤过程与悲伤阶段】
悲伤过程有一个特定的发展进程,当然也还要考虑,每个人视其天性的不同都有自己的悲伤方式。有分离困难的人,在遭受重大损失时从中解脱也更困难,跳过了分离阶段的人——同样也是出于分离焦虑——在遭受损失时,也可能跳过悲伤过程。另外,悲伤过程还取决于我们以什么方式失去了什么人。
【悲伤的第一阶段,我称之为不接受现实阶段】
如果我们得到一个非常亲近的人的死讯,首先会想到的是,这不可能是真的。这是真的吗?这真的不是梦?我们人类对于危机有一个很重要的抵制方式——这不是真的,因为这不允许发生,我们目瞪口呆,四肢僵直,因为这个变故对我们打击太大了。
我们不愿意承认的东西就代之以幻想,也就是说,我们首先把自己从损失体验中分裂出来,对其加以否认。然后我们开始悲伤,从而进入悲伤的第二个阶段,进入——
【凌乱情绪的爆发阶段】
人在这个阶段显然受到了感情风暴的袭击,他们痛哭流涕,发怒,爆发出焦虑,随时随处都感到焦虑,宣称忠于对死者的爱,想要死者立即回到自己身边,控诉生活、上帝和周围的人。负罪感折磨着他们,因为他们突然意识到在与死者的关系中他们都犯了什么样的错误,他们本来还想而且也还应该给予死者什么样的关心。
在“为时己晚”的判决下,所有的罪责都归于悲伤者自己。人在这种失魂落魄的状态中是很难忍受负罪感的,于是寻找替罪羊,把负罪感转嫁给别人。之所以称这种情绪为凌乱情绪,是因为这时各式各样彼此矛盾的情绪都杂乱无章地一起出现,既有对死者一走了之的怨恨,又有对死者强烈的爱,这些绪同时出现,彼此混杂,矛盾毕现:通常在爱情中密不可分的爱与恨在这儿分崩离析了,自我变得支离破碎。
这个阶段是很难熬的。对悲伤的心理治疗的进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们能否成功地容忍和表达悲伤中各种不同色彩的情绪,重要的是要表达真正体验到的感情,感情上要诚实,不仅应该表达我们认为周围的环境能够接受的感情,而且不应再表达我们已经感觉不到的悲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