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是需要的。“劳”我们分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也就是行劳和神劳,劳是一定要有的,不能够好逸恶劳,人生最忌的是好逸恶劳,但是劳也是要有度,不能够“妄”,如果“妄”,那也是取祸之道。现在工作节奏很快,工作压力很大,很多人容易“妄作劳”,容易太过。这个我想大家自己知道,疲劳过度有没有好处?有报道,现在很成功的企业家,四十来岁左右猝死的比例逐年在上升,这个就是“妄作劳”的结果。所以这个“劳”,也是健康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
孔子在《家语》里面有一段对话。当初哀公问孔子:“智者寿乎?仁者寿乎?”问“智者”长寿吗?“仁者”长寿吗?孔子回答:“然。”对,智者长寿,仁者也长寿,这个长寿指的是能够“尺终天年,度百岁乃去。”但是孔子紧接着就说“人有三死”,人有三种死亡,并不是命运叫他这样,而是自己找的。孔子讲确实有三种死是自己找的。哪三种?这里举一种,因为第二第三种可能和议题关系不大。我举一种,跟这个议题很密切,孔子就讲了“夫寝处不时,饮食不节,佚老过度者,疾共杀之。”讲得非常明白了。“夫寝处不时”,讲的是什么?睡觉不按时间,睡觉不按照应该睡觉的时间睡,这叫“寝处不时”。“寝处不时”,就是《黄帝内经》里讲到的“起居有常”的反面,然后“饮食不节”,就是“食饮有节”的反面,“佚老过度者”,就是“不妄作劳”反过来。这三点你都具备了以后,你就怎么样?孔子有一句总结的话“疾共杀之”,疾就是疾病,所以疾病就会找上你,就会宰掉你,这个都是自己找的。如果这三者具备了,你就是找“死”,不是去“找活”。所以孔子把这个问题提得非常严重,“寝处不时,饮食不节,佚老过度。”《内经》里面讲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不知道是孔子看了《内经》,还是《内经》看了孔子,反正讲的是一回事情,这是太重要太重要了,这个不是小的问题。这个也是我们很熟悉的问题,希望重温了圣人的教诲以后,我们真正的向圣者看齐,也就是行之,不要光知道,不要说这个我早就知道,没什么,知道有什么用,要用,那就必须去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