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曰:“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四十、五十而无闻焉,斯亦不足畏也已。”
子曰:“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四十、五十而无闻焉,斯亦不足畏也已。”
【注释】
1) 畏:敬重,不可低估。
2) 闻:名望为人所知。
【译文】
孔子说:“年轻人是值得敬畏的,怎么就知道后一代不如前一代呢?如果到了四五十岁时还默默无闻,那他就没有什么可以敬畏的了。”
子曰: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
孔子说:“年轻人是值得敬畏的,怎么就知道后一代不如前一代呢?
四十、五十而无闻焉,斯亦不足畏也已。
如果到了四五十岁时还默默无闻,那他就没有什么可以敬畏的了。
孔子是说后生(年轻人)年富力强,只要肯花时间学习,终有一日能成大器,这种发展趋势是令人敬畏的,怎么知道这些年轻后辈不如我们今天这一代人呢?但是,如果不能自勉,不奋发向上,到四五十岁还没有任何成就,就没有什么让人敬畏的了。后生可畏,是对历史发展的前瞻,对未来的希望。尽管孔子本人已经达到极高的成就,但还是认为后来人一定会有更大成就。孔子对未来有信心。
后人对“四十、五十而无闻”有较大的异议,难道孔子对四十、五十岁以后的人都不抱任何希望了吗?当然不是,孔子说这句话的目的不是打击四五十岁还没有成就的人,而是劝人及时勉学,不要荒废大好时光。刘向《说苑》:“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一个人只要肯下决心学习,什么时候都不晚。所以,基础差的同学不要气馁,你们还年轻,只要肯努力,成绩是可以追上来的。苏轼的父亲苏洵,27岁才发奋苦读,最终以雄伟善辩的文采,位列唐宋八大家。
总而言之,其“后生可畏”是对年轻人的鼓励,“不足畏”则是在鞭策那些年老而不好学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