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讨论的话题,人员流动率如何解决。例子一个销售部门新人流动率高,骨干不愿意带新人,新人学不到本事,又挣不到钱,索性走人。
1. 利益相容
销售骨干的本事是多年累积的客户资源,以及自己摸爬滚打的经验,无条件教给他人,少有人有这样的觉悟。
销售团队本质就是职业共同体,最多是个利益共同体,定位就会错了。
有句老话,教会徒弟,饿死师父。不传你是利益不相容。传你的前提就是利益相容。
2. 明确团队定位
方法:骨干的考核上加上了新人流动率。如果有改善,骨干有收益。公司再从新人的业绩抽出一部份给老人作为培养资金,在年会上统一发,开成了一波老人带新人的浪潮。
重要客户,新人为骨干提供辅助服务 ,业绩奖金70%给骨干,新人的奖励由骨干打分后在30%综合协调放给新人。不太重要的客户,新人去做,骨干指导,新人70%,骨干30%。
制度调整后,这个部门成为了最有团队精神 的部门。
原因: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团队的目标准确定位是极其关键的。
3. 特别提防“利益竞赛”
团队是在利益共同体的层次上,就要特别防止 因为利益竞赛出现“以邻为壑。如果团队为了利益相互拆台,互相竞争,以邻为壑。,1+1小于2,还不如一个群体 。
总体上不建议团队内部设立相互攀比的文化和目标。对比竞赛的目标,最好要迁那些真正有竞争关系的外部对手。而组织内部各个团队之间,团队内部的骨干之间,应该强化协同合作文化与合作关系。
领导者有可能考虑制衡,有意构造竞争关系,也可能想借助竞争造成一种紧张感 和压力感 提高团队战斗力。但短期可能有帮助,长期会导致团队中的隔阂。
如何解决,领导者认识到团队成员之间不是竞争关系,而是合作关系。任何团队的领导一定要认识到,你和别的团队之间,说到底就是协同关系不是竞争关系。这就是全局意识和局部意识 。只有建立 一种全局意识 ,组织才能做大。这要靠组织的愿景,靠价值观,靠文化建设。
有一本书《基业长青》,一个核心观点。伟大的公司和卓越的公司,都是有着极强视野力的公司。站得足够高,看到足够远,能够在很长的时间段里面满足人类的基本需求,并且能够随着时间的变化而不断进步。
伟大企业一个重要能力把愿景变在重要目标,并逐级分解下来,让员工从职业 共同体,渐渐变成利益共同体,形成事业感。我们向内部竞争对手伸出援手,不是因为喜欢他们,而是因为帮助他们更加有助于实现 我们的目标。这种感觉才能让团队之间的协同突破利益共同体的羁绊,会破茧而出。
4. 思考
如果让利益共同体状态下团队,产生出事业感 ?
职业共同体---利益共同体—事业共同体—命运共同体
我现在的公司,部门员工只有每月固定工资,春节有双薪。分析就是职业共同体。打工养家糊口。大部份的同事都是下班飞速离开办公室,不会主动关心部门的事。多一事不如少一事,除非安排,这点员工都非常好,一旦安排一定会做。
因为公司及部门的任务完成,大家的工资才会按时发放,也算上利益共同体。
部门也有优秀人员带有事业感来处理工作事务。其中波哥是值得称赞之一。本人并且没有任何职务。因为了解他并不善于账务处理。我当初把ERP成本任务转给他,并让他成为财务ERP项目管理的推动人,在所有事情上带动他支持他,调整说明财务由核算向管理会计转型信息系统是关键。一年的时间对业务流程的熟悉,解决业务和财务数据上的问题,让他找到自己的优势和兴趣。虽然经常加班也没有加班费,但他一直处理积极工作的状态。
红红,部门思维最敏捷的员工。去年调整到考核岗位,承担版块考核任务,目标成本测算及对外报价。在与业务部门的沟通,处理工作时很能站在部门及事业部角度思考,如何更加公平公正。
是否有个人意愿与部门或企业的愿景匹配就能产生事业感? 我发现在某些问题上我没有全局观,有时没有站到协同角度去与其他部门配合。原因,1.这个问题影响部门工作量或风险。比如采购一个商家分次付款可能付款部门会多付。我会更多考虑部门风险。2.这个问题对部门工作量或税收检查有风险时我会先考虑部门利益。3.如果事情太杂时,情绪没有控制好,也影响配合。多多冥想,对自己工作和生活的安排张弛有度,调整身体的精力,找到情绪的源头解决问题来改变心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