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下午,我们到区里开会,研究关于教研节的筹备问题。本次教研节是我们高新区承办,李主任和罗老师他们一起商量制定了教研节的活动主题:聚焦教学评的一致性进行课例的研究,展示数学课堂教学研究的全过程。简单地说课例的研究无非是课例的打磨,现场课,课堂观察反思改进等步骤,而我所负责的观课议课这一环节,观课议课和上课组是紧密相联的,我们必须共同聚焦相同的主题,我们的理念和行动需要达到统一,用理念指引行动才,能真正呈现一节具有代表性的能引人深思的研讨课。
到底选择什么样的观察量表和观察工具,首先需要明确的是我们的研究主题是什么,是聚焦教学评的一致性,从而有效提升课堂质量,那么我们就应该从三个层面来思考。
教师的行为,体现在学习目标的制定,活动过程的设计,评价方式的设计上,这三者是否达到了一致,这个过程必然与教师的教材解读能力,教学设计能力,作业设计能力三方面相结合,而这三个方面的设计作为前期的工作,我们是可以在课前完成的,也是可以通过执教者自行填写观课量表,课例反思来达成目标的。
那课堂上,教师到底做什么才能真正的检测教学评达成了一致呢?这就是量表设计的关键环节——教师的教。教师是如何教的?如何突破中难点的?有些什么样的教学行为来帮助其突破重难点?教师对教材中的重难点的处理方式,课堂教师的应急机制,教师的作业设计与反馈方式都是一个重要的指标,这可以作为一个观测点。同时学生的学,学生学的怎么样?学生的学习状态?如何学生遇到的困难?通过什么样的方式来突破这些难点呢?学生提出了哪些有质量的问题?经历了几次有意义的合作?学的效果怎么样?这也需要通过课后的直接反思评价获得。
除了这两个方面以外,我们还要去观察这节课的课堂文化,是通过什么样的方式来体现教学评一致性的?教师的艺术体现在哪里?如何与学生的学来提升课堂的质量学的时间学的内容等,当我们去深思这些问题的时候,在不断地追问当中就可以不断地优化我们的观测维度,便于开发出直观的紧凑的观察工具。当然具体的还需要再仔细地思考,在实践的过程中不断地去改进和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