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悦享听·财务自由之路》233
我们今天聊聊什么决定了我们的自我驱动力。
我们看看刚刚当选的美国总统特朗普,已经70岁高龄,而且还是亿万富翁,竟然去竞选美国总统,想想都觉得是一个很累的活儿。那这种人身上的强大的驱动力真的是让人很难想象的。
那究竟是什么决定了一个人的自我驱动力呢?可能很多朋友会说“是一个人的想法”。但我们却发现有想法的人很多,甚至有很大梦想的人,但是真正去实现想法的人却并不是很多。
你比如说有的女孩子减肥,减肥呢都想减,但是真正减肥成功的还是少数。那是不是就是因为减肥太难了呢?
我们换一个场景:假如说这个想减肥的女孩子减肥失败了,但是有一天她遇到了张艺谋,张艺谋很相中她,想要请她做一个影片的女主角,但是要求她减重40斤——你觉得这个女孩子能不能减肥成功呢?多数情况下是可以的是吧?
那是什么造成了这样的区别呢?
你发现刚开始的时候这个女孩子减肥是“想要减肥”,而遇到张艺谋以后她是“一定要”、是“决定要”减肥,也就是说减肥变成了刚需。
再比如大多数中国人的我们都学过英语。从小学初中,高中,大学,甚至有的从幼儿园就开始学。但是你会发现学了这么多年英语的中国人,实际上到了国外真正要用的时候却发现很难用得上;而如果你把一个中国人扔在国外,很快他就学会了英语。那区别在哪呢?就是因为“用英语”对多数人来说不是刚需,也就是说不是必须的:不用也可以,会讲就更好了,但是不会也没关系。但你会发现后面为什么能够学得快呢?就是因为他“必须要学会”。
所以我们会发现:有些人也有需求、也有想法——比如说“我要孝顺父母”啊、“我要赚很多钱”呀,“我想实现财务自由”啊,但是如果一个人只是停留在想法上,它的驱动力是不足够的。你会发现有那么一些人,只要遇到一点困难或者一些挑战马上就会退缩回来,也就是这些人没有把自己的弹性需求变成自己的刚需。很多人的刚需是什么呢,是找借口——找借口来忽悠自己。比如说“哎呀,工作太忙了”,或者“学习太忙了,没有时间去创业“,但是你真正问他”你这一年究竟忙了什么重要的工作,有哪些成绩?你这一年究竟学了多少东西?“实际上很多人什么都说不出来。
那为什么说找借口是刚需呢?
很多人就像沙漠里那个鸵鸟一样——你知道鸵鸟看到敌人就跑,跑不动了就把头一脑袋扎在沙子里面,自己看不见敌人了就以为安全了;像小孩躲猫猫的游戏:他把手往脸上一捂就认为你看不到他了。很多成年人已经训练得极为擅长找借口,所以我们如果说“多数人是什么专家”的话都可以评为“找借口的专家”:他通过找借口来安慰自己、来骗自己,所以我说很多人就是忽悠自己的。
而科学家对人类大脑的研究现在已经突飞猛进了,他们有一个重要的结论是什么呢?人的大脑是可塑的。换句话说就是:一个人的大脑表面上看一辈子没有多大的变化,但是从里面来说肯定不是一成不变的。就是说人大脑的灰质厚度都可以通过练习来增加的,也就是说大脑一直在被环境塑造,更重要的是它竟然可以被自我塑造:当一个人把“想要”的东西变成自己“决定要”的、变成“必须”的或者是刚需的东西的时候,就会对大脑进行重新的塑造,而这种决定、这种必须、这种一定要、这种刚需,就决定了一个人的自我驱动力会变得非常强大。
所以我们系统的生意导师德士特·耶格说:成功是一个决定,只有你才能够做出这个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