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孩子生活在批评之中,学会的是指责;生活在敌意之中,学会的是争斗;生活在恐惧之中,他们就学会了忧虑;生活在怜悯之中,他们就学会了自责;生活在宽容之中,学会的是大度;生活在赞扬之中,学会的是自信;生活在公平之中,学会的是正义;生活在安全之中,学会的是信任。”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副教授钱志亮指出,“父母对孩子有什么样的态度,孩子就会有什么样的表现。孩子的性格,很大程度上是由父母的态度决定的。”
阿德勒说:“幸福的人用童年治愈一生,不幸的人用一生治愈童年”。这句话深刻解析了原生家庭环境对一个人的影响有多重要,而原生家庭环境一般是指父母的的教养方式。
在我们很多家长还在传承“棍棒底下出孝子”时,岂不知棍棒打没了孩子的欢乐,打没了孩子的个性,打没了孩子的创造性。
当我们为了孩子顺利过“独木桥“而盛行虎爸虎妈理论时,韩国的吴恩瑛博士却在推进并非只属于她的《最温柔的教养》。
买这本书,已经有好长一段时间了。它一直搁置在书架上的原因是:它没有迎面扑来的热烈气息,也不是我特别炽热的梦想。
因为,它就是它——《最温柔的教养》。
终于在2023年7月14日,我打开了它。一霎时,便惊艳了它的美。
作者是韩国儿童教育方面的权威专家吴恩瑛博士,被誉为“国民育儿导师”和“亲子教养之神”。
《最温柔的教养》是一本写给父母的育儿攻略,书里选了一百多个常见的育儿场景,并且针对每一个场景做出切实可行相应的育人策略。语言浅显易懂,语气温柔而坚定,把大道理掩藏于具体的行动中,实操性很强。前半部分,教育幼儿时,注重父母要怎么做;后半部分,教育青春期孩子时,重点却放在了对孩子的引领上,同时也不忘对父母作相应的指导。整本书虽从小事出发,但育儿道理却自成一体,浑然天成。
本书告诉我们:(1)作为父母,不要吝啬对孩子的爱,在日常生活中要直接地表达出对孩子的爱。例如:“有你这样的孩子,爸爸真的很幸福”“宝贝,我爱你”,每位父母都无比地爱自己的孩子,但爱需要表达。如果不表达,孩子就无法知道。当孩子经常听到父母对自己表达爱意,他们就会自然而然地相信,自己的存在本身就是很珍贵的。(2)作为父母,要温柔而坚定地拒绝孩子不合理的要求。生活中,很多时候要面对孩子提出的不合理要求,当我们拒绝孩子前,需要给孩子做好心理建设,比如“妈妈很爱你,但妈妈也有很多事情不能依着你”,然后教育孩子,语气不要过于严厉,声音不要太大,尽量用简短的语言表述出来,一次尽量只说一个事,即“十字法则”。也就是说,教育孩子时,要好好表达出来,好好说话。(3)作为父母,对青春期的孩子,父母应该培养自己不管看到什么、听到什么都能一笑置之的能力。(4)作为父母,在与孩子相处时,应注意从自己的一个个行为中渗透出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就行了。比如表扬孩子时最好使用具体的表达;在孩子画画时,强调过程中玩得开心就好了;与孩子一起游戏时,要注意培养孩子不放弃的勇气和勇于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5)作为父母,在教孩子遵守生活秩序时,不能给孩子选择权。这并不是压制孩子,而是要让孩子明白,生活中有些事情不是自己决定的,有些事情必须要服从和遵守。
爱孩子,就从日常对话开始吧,追随孩子的内心,才能帮到孩子,才能触及孩子的心灵。那就让我们用温柔且坚定的话语,努力给孩子生命深处的安全感,为孩子人生的路上铺垫爱的底色,把孩子培养成自尊自信的人。
作为父母,对孩子的评价要有积极的导向,要言之有物。每天进步一点点,慢慢累积,内化成为自己的修养,成为温和坚定的父母,让爱在对话中流动,才能抚养出懂感恩有力量的好孩子。
正像吴恩应老师在书中所说的,孩子是花朵,是星星,是春风。让我们张开双臂,拥它入怀,做温和而坚定的父母,让爱在对话中流动。用我们温暖的话语,温暖孩子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