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读到李镇西老师公众号里面的一篇文章《没有孩子的健康与幸福,教育何以强国?-究竟是谁没有守住教育底线?》,文章介绍了中国教育创新年会组委会和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教育创新研究院发起的《守住教育的底线》联合倡议书,并逐一分析参与教育的老师、校长、局长、区长、市长、家长等各类人员,试图找到谁是没有守住底线的真正始作俑者。转了一圈,感觉都不是,那为什么小朋友那么辛苦呢?最后李老师的建议是每个一线老师“从我做起,从今天做起”。
先分享倡议书中的这七条底线:
底线一:健康第一,不以牺牲学生身心健康为代价追求教学质量。
底线二:有教无类,不以拔尖的名义“掐尖”。
底线三:一视同仁,不用分数把学生分成三六九等。
底线四:师生平等,不居高临下对待学生。
底线五:阳光招生,不把入学机会当做牟利工具。
底线六:滋养成全,不打击,多点赞,让孩子永抱希望。
底线七:终身学习,不用灌输方式,教今天的孩子,去面对明天的世界。
倡议很好!我们都要随时警醒自己,反省自己,真正做到为人师表,托举孩子,让他们健康快乐自信地成长,充满希望地拥抱明天。虽然个人力量可能微小,但坚持发光,小小的光亮也会给孩子们带来温暖。
联想到实际工作中,有没有同行没守住教育底线呢?有。他们把教学质量简化为学生的考试分数,提升质量的主要举措就是堆时间,反复训练,看到成绩差的学生除了语言讽刺打击,甚至会千方百计地暗示他转班或转学……许多学生的痛苦直接来源于此。有没有不在课外多占学生时间,而是下功夫深研课堂,打造高效课堂,在不增加学生负担前提下,又能取得好成绩的教师呢?也有。这样的老师有教育理想和情怀,真正热爱教育,非常有人格魅力,自身修养到家,同时,教艺精湛,方法多样,能力突出,深得学生敬重喜爱,学生“亲其师信其道”,喜欢学习,自己主动去钻研。你看他云淡风轻、举重若轻、闲庭信步,却总能带出一批又一批优秀学生,让个个自命不凡的同行都深表佩服。
绝大多数老师是有底线意识的,是敬业奉献的。好的学校和班级我觉得做到了既严肃活泼又团结紧张,质量也不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