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要做皇帝为什么不等李渊死后 #趣味历史 #历

出的令是敕令,你看在道教的符中,它最上面的两个字就是敕令,言下之意就是三清所下的法旨,皇帝也用敕令,这其中的含义就不言而喻了。意思就是皇帝代上天下旨,任何人都不可违背。太子如果想发布令,只能叫令,或者干脆就一个字,令。从行政级别上来讲,李世民发出的令要比皇帝发出的令是低一级别的。李渊作为皇帝,他是有权限发动天下兵马,擒王制裁李世民的,如果情况真的是这样,到时候倒霉的就不只是李世民一人了。天泽府那一帮子跟着李世民出生路死的铁哥们,有一个算一个,全都要去菜市口领个套餐。但是如果李世民接了皇位,李渊让位成为太上皇,他跟他的兄弟们就算是平稳落地了。这事可不是闹着玩的,李世民在玄武门之变时,他只是暂时控制了局面,他并不代表着你永远都能掌控住局面。当时武德朝中的实权老臣是不在少数的,一旦给了李渊机会,他是有能力去制裁李世民的。可是一旦李渊成为太上皇,那些中以李渊想跳脚的老臣看不到希望之之后,也就消停了,你千万不要觉得李渊他就是个无能之辈,江山都是靠李世民一个人打下来的,李渊这个人作为大唐的开国皇帝,还是有非常多的过人之处的,而且在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前,朝廷的实权绝对是掌握在李渊的手中的。

咱们就看这么两件事,第一件,李世民在虎牢关之战中一战秦双王,可谓是名震天下,李世民事后答应被俘的夏王窦建德饶他一命,也是李世民做了这样的承诺,窦建德的部将才答应归顺大唐。结果回到长安之后,李渊就将窦建德处死,这件事就是啪啪在打李世民的脸。还有刘文静事件,当年大臣裴记诬陷刘文静谋反,刘文静跟李世民的关系是非常好的,刘文静曾多次随着李世民出征,所以负责审理案件的李世民就想救下刘文静,他在结案时说刘文静是被冤枉的,结果李渊直接无视李世民的审案结果,也不顾李世民等人的求情,执意要将刘文静以谋反罪处死。

最后还是到了李世民继位成为皇帝之后,才为他的好友刘文静平反遭遇。所以你从这两件事就可以看出,李渊对大大唐朝廷当时是有着绝对的掌控力的,权力的基础是由人架构而成的,李渊之所以能够掌握朝廷,就是因为在朝堂中有一群为他效力之人。李世民能够在玄武门之变中夺权,最关键的一个原因就是因为尉迟敬德全副铠甲的冲进了海池,控制住了皇帝李渊,不给李渊行动反扑的机会,但是朝廷上忠于李渊的人并没有被扫除,这些武德老臣如果健在,李渊跟他们都是有机会翻盘的。李渊这个人有一点是非常优秀的,就是这个人手腕特别灵活,八面玲珑,能屈能伸。隋朝末年,对中原威胁最大的并不是那些豪强,而是突厥。李渊曾经派刘文静传话给突厥的侍婢可汗,愿以可汗兵马陆京师,人种土地,陆塘工台,帛金宝路,突厥史必可汗。听到刘文静这一番话之后是大喜,派遣了 2000 兵马起兵,帮助李渊夺取天下。李渊这个举动,不但是稳住了大唐的后方,还赢得了突厥的援兵。当然了,李渊也送了突厥人不少的钱财,并且还对突厥称臣。

有人说了,这件事不是挺屈辱的吗?让大唐损失了这么多的钱财,你换一个角度去想一想,当时可是天下大乱,突厥几十万骑兵可不是吃素的,如果这个时候突厥的骑兵大举侵入中原,那后果还是这点钱才能解决的了吗?李渊曾经就跟李世民说过这么一番话,然立山飞不破,突厥不和,无以金邦济世,也不解决突厥这个后方不委曲求全,天下永远都是无法安定的。所以从这件事就可以看出,李渊为政是相当成熟的,至少他在朝堂上是个非常难斗之人,这样的人如果还是皇帝,朝中还有那么多支持他的人,只要一有机会,李世民跟天色府的兄弟们必然是死无葬身之地。但是如果李世民当了皇帝,这种可能性就会被大大的降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