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从图书馆借了老舍先生的散文集《人生难得是从容》,闲暇时翻看了一些,借这个话题,反思自己对待生活中的种种不从容。
其一,对待子女教育不能从容。微信朋友圈里总有《孩子教育路上,最不该偷懒的是家长》之类的文章,看了总让我精神紧张,心情紧迫。一方面我深知自由的可贵,想让孩子有个自由自在、天真烂漫的童年,不想孩子过早的就被禁锢在大人所设定的“牢笼”中。另一方面,与同龄孩子相比较,尤其是看到那些出类拔萃的所谓“别人家的孩子”,我又患得患失,害怕因为自己的偷懒让孩子掉队,跟不上同龄孩子的生活教育节奏。对于如何帮助孩子规划未来,帮助其养成良好的生活行为习惯,我并没有持之以恒的耐力和精细入微的计划。我的头脑中,仿佛经常会有“两个我”在打架,一个说要给孩子自由,培养给孩子独立自由思考的意识和积极健康的身心最为重要,一个说要以孩子的未来为重,要让其尽早适应他所面临的环境,尽早学习文化知识及技能,做好人生积淀。在两种意识的支配下,有时我是和蔼可亲的慈母,站在孩子的立场,与他一起探讨问题,倾听他的心声,甚至乐于倾听他喋喋不休的“废话”。有时我又变成了歇斯底里的大恶人,完全与孩子对立,要求孩子完全听从于自己的安排和命令,完成我布置的任务。怎么教育孩子,我的理论完全在探索和试验中,并没有自己坚定的主意和想法。
其二,对待父母不能从容。随着年龄的增长,远离父母,无法经常照料他们的生活,无法经常陪伴他们,愧疚之情俞渐深厚。子曰“父母在,不远游,远游必有方”。直到当下我才深深的理解的这句话的含义。父母把最纯粹的爱给了我,而我却把最无私的爱给了自己的子女。对待子女我尽其所能给予他们,略有那做的不好便会暗自自责。但是对于父母,我一忙便抛到脑后,偶尔的问候和心意也会让他们感到高兴,可能是因为那时他们似乎觉得他们被子女惦记着,在子女的心中还有一席位置。人生不可复制,时间不可倒流,世界上真的没有后悔药这种东西。如果再给我一次选择的机会,我相信我会选择留在父母身边,承欢膝下,陪他们慢慢变老。
其三,对待未来不能从容。清晰的记得很多年以前上学的时候,学校的目标是培养“一专多能、全面发展”的学生。很多年以后,我得摸着良心说,我愧对了老师的教育,既没有一专,也没有多能。除了会做基本的事务、懂得基本的人情事故,我别无长物,甚至没有一件拿得出手的特长和技能。思想上的持重保守,让我觉得自己就是后知后觉的一类人。不敢拼不敢闯、好静不好动,中规中矩、墨守成规。性格决定命运,一点也没错,人之中年,五味杂陈。没有绚烂的过去,也没有清晰的未来,混混沌沌中,貌似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本领恐慌”,未来不可期。
“昨日种种,譬如昨日死;今日种种,譬如今日生。”反思自己,也是生活的态度,只为更好的正视自己、直面自己。未来的路希望有长进,自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