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原惟信禅师说:老僧三十年前未参禅时,见山是山,见水是水。及至后来,亲见知识,有个入处,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而今得个休歇处,依前见山是山,见水是水。
通俗的解释就好比人的一生,我们小的时候,刚出生的时候是天真无邪的,我们看到的山就是山,看到的水就是水,对山没有概念,对水也没有概念。当我们出来工作,经历社会的打磨,每天面对的生活就是工作业绩,或者打拼事业,回家上有老下有小,压力巨大。这个时候,我们去看山水的时候,我们想到的是工作,想到的是家庭,想到的是身上背负的压力,这时候看山并没有真的在看山,看水并没有真的在看水。
当我们退休,或者功成名就的时候,我们再去游山玩水的时候,身心已经非常的清静了,这个时候我们看到的山才是真正的山,看到的水才是真正的水,这里的山水是我们经历了很多事以后,并且觉悟一切的时候,看到的大自然真正的山水。
做学问或者是学技能也是一样的,如果有些同学学过书法或者学过音乐,就有同样的感触,没有接触的时候,我们觉得写书法或者唱歌非常简单,随便画几笔随便哼几句,就是书法就是唱歌,当我们开始学习的时候,我们发现非常的难,很多专业的技巧,甚至有一段时间不会唱歌的,也不会书法了。这个时候就是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这段时间是最难熬的,而熬过了这难熬的一关以后,熬出来的那一天,我们可以随手写出非常好看的书法,也可以唱出非常好听的歌,这个阶段就是最终得道的阶段,看山就是山,看水就是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