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望信仰
顺着诵经声传来的方向,我们走进了大经堂。暗沉阴郁的高原红,让人瞬间进入庄严虔诚的佛家净地。藏式的平顶建筑大堂内,108根巨大的木柱支撑着屋顶,撑起这片藏传佛教诵经传文的圣地。天花藻井缀以黄、红、绿、蓝、白五色经幡,大木柱子上包裹刺绣龙凤彩云的绸缎,底下一排排的长台铺盖绣有藏式图案的蒲团,是僧徒们打坐诵经的“课桌”,暗沉的光线下神秘而又庄严。经堂四周墙壁摆满神龛佛像和以佛像、佛经故事、宗教生活及民间传说为内容的堆绣,五彩缤纷,富丽堂皇。墙壁与经堂之间用护栏隔出一米多宽的走道,供游客行走游赏。一路上不断有
人对着佛像合掌敬拜,而我更沉浸这中间的经堂,想象着每一个僧人在这诵经的一生,想象着他们诵经声中空净的世界。
短暂的参观时间内,我们有幸赶上了大经堂诵经时间。前来诵经的都是一些年少的僧人,最小的只有六七岁,大的也不过十三四,白皙的脸庞透着淡淡的高原红,清澈的眼睛里含着高原的纯净。诵经前,他们也像普通的孩子嬉戏打闹,诵经开始后个个正襟危坐,跟随着诵经声进入佛的世界,也让一旁的我心灵为之平静。从眼前身穿暗红僧袍、长着俊俏脸庞的小僧人,仿佛看见了那位多情的活佛仓央嘉措,进入了他诗中佛与情的虐心交织——住进布达拉宫,我是雪域最大的王。流浪在拉萨街头,我是世间最美的情郎。眼前的这些孩子也许不知道为何来此修行,当他们知道的时候又早已成为生活;也许梦想已经远去,但他们留下的是对这个世界的信仰;也许正因为有这一份信仰,雪域高原才保留着华夏土地上最后的纯净。
藏族的孩子很小就出家为僧,甚至有“乳名喇嘛”,即婴儿出生之日,就在寺院登记日后入寺日期,到了约定时间去寺院出家。历史上的藏族是政教合一的政权,最早盛行苯教,吐蕃王朝松赞干布时期开始推广佛教,至赞普赤松德赞当政时佛教在政治上获得主导地位。西藏最早出家皈依的是七位贵族子弟,僧人伊始便笼罩着较高身份地位的光环,随后又推行“六户养僧”政策,期间当然也有统治者为维护统治制定“二丁抽一”、“三丁抽二”的强制规定,但在藏传佛教历史上,藏族家庭始终是以孩子出家为荣,出家早已成为藏族人的最高向往。
藏族孩子出家为僧在当时不仅可以解决温饱,还可提升自己和家庭的社会地位,甚至是她们改变命运的唯一途径,因为只有走进寺院才能学习文化、医学。虽然今天的藏传佛教还充满这些痕迹,但更多的成了藏民的信仰。年幼出家寄托着父母对孩子最深沉的爱,长大后修行成了自己的信仰,而成年后出家本身就是一种信仰。通过诵经修行,脱离六道轮回之苦,成佛普度众生,已经成为藏族人民的共同信仰。
其实在想,不远千里来到塔尔寺的游客,辗辗转转走进大金瓦殿,透过玻璃看一眼神秘的大银塔,何尝不也是一种信仰,只不过每个人心中的信仰不尽相同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