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国地域辽阔,各地拜年习俗不同。从初一到十五,都算拜年。
一般初一多半是本村或者自己直系亲属拜年,晚辈给长辈拜年,带孩子的,多半会获得红包一枚,少则一张毛爷爷,多则数张。不惧多也不嫌少,是正常的心态,只是个习俗而已。小孩子当然是满心欢喜的,只是大人内心里还有一番计较,这是份人情,要怎么还?
初二就开始给一些旁系亲属或者是过往甚密的朋友拜年,少不得新年快乐,万事如意的等一番客套话。再有就是下属给上司拜年,这个年拜的好不好,也许直接影响着这一年的升迁,这里头门道多的很。
上门拜年,有的是匆匆而来,匆匆而去。而有的主人则会备上一顿丰盛的酒席,款待客人。小时候呢,物资贫乏。农村里,最讲究的就是鸡汤,通常是鸡汤煮粉丝和糍粑。大人在出发前就叮嘱我们,不能吃碗里的鸡肉,只能吃里头的粉丝和糍粑,因为鸡肉要单独的夹起来,以款待下一波客人。毕竟,过年的时候,家人才舍得杀一只下蛋的老母鸡。
餐桌上还会有一条鱼,叫做听话鱼,这条鱼是不可以动筷子的,寓意是年年有余。于是这条鱼,每天端进端出,一直到正月十五,才会被吃掉。端了十五天鱼,那味道,如同嚼蜡,食之不得下咽。
现在生活好了,餐桌上也没那么多讲究,上菜便吃,上汤就喝,吃光喝光,是对主人厨艺莫大的赞赏。
今天和表弟们约着去了小姨家拜年。小姨在2019年的新冠疫情种不幸染病去世,走得非常凄惨,现在想起来,仍不禁潸然泪下。姨父的身体还不错,那年也染上新冠,只是可能是体质好,没有什么反应,属于无证感染。小表姐怕他一个人孤单寂寞,便搬来与他同住。姨父养了三缸金鱼和一条狗,整天忙得不亦乐乎。也许是让自己忙碌起来,才能暂时忘记失去小姨的悲痛。
带了许多农场的蔬菜,还有自己做的剁椒,表姐喜欢的不得了。说实话,城里人其实很可怜,每日吃的富含各种农药化肥的蔬菜,各种抗生素、激素养大的鸡鸭鱼肉。
小姨在的时候,每逢此时,总会笑得合不拢嘴。然后,置办一大桌丰盛的菜肴,看着我们如老饕一般,风卷残云,一扫而空。
小姨去后,表姐并没有接过她做菜的衣钵,所以,我们匆匆而来,便约着一起去了我爸妈家。真的很怀念小姨啊!
父亲去年被查出患白血病,所以一直在家休养,过去的这一年,二哥在外地,我和大哥过的很辛苦。我常戏谑老爸,我们不是在医院,就是在去医院的路上。老父亲也时常念叨,说拖累我们。我总安慰他说:谁人能不老,谁人不生病?养儿防老嘛!好好的,多活几年。毕淑敏说:父母在,人生尚有去处,父母去,人生只剩归途!
有十几个人吧!吃饭一大桌,表姐说,欠青菜吃,少做肉食。结果我炒的一盘牛肉,只被小朵吃了几块。而红菜苔,小白菜,包菜,藕等蔬菜,都被一扫而空,还被连声称赞。自己种的菜,能不好吃嘛!
我们一众表亲,平时各自忙于自己的生计,只有过年的时候,才有机会聚在一起,实属难得。
希望我们都好好的,好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