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有成效的管理者》5

第五章要事优先,是专为知识社会中的管理者设计的时间管理课。

时间是唯一无法再生、无法替代的资源,而管理者又面临“多任务并行”的压力,因此必须学会用正确的方法把时间、精力投入到最能产生价值的事情上。

作为一名财务出纳,我的工作看似流程清晰——核对收款、填制凭证、审核流程、银行付款、日终对账、报表报送,但实际常常被临时打断,若不进行时间管理,时间就会在切换任务中悄然流失。

一、为什么要“要事优先”

1. 德鲁克提醒读者,一天 24 小时是绝对上限,一旦流逝便无法追回,任何浪费都会立刻影响组织成果。

2. 管理者需要不断做决策、协调关系、应对突发事件,这让“时间不够用”成为常态。

3. 人的注意力与体力都有峰值和耐受度,若长期让精力消耗在次要事务,核心产出就会下滑。

二、要事优先原则

1. 将“重要性”作为唯一标准,管理者列出所有待办后,先勾选最能创造价值的一项,然后一次只做一件事,避免任务切换带来的认知损耗。

2. “并行”是效率的假象,真正的效率来自深度专注。所以应把同时进行的事项压缩到最低数量,哪怕需要推迟或放弃某些活动。

3. 衡量标准不是“我做了多少事”,而是“组织因我的投入获得了什么结果”。

三、操作方法

1. 时间都去哪儿了:记录并分析当前的时间分配,找出零散、被动、低价值的活动,这是任何改进计划的基础。

2. 时间的断舍离:对低价值事务,要么删除,要么授权他人,让自己的时间用来做更有价值的事项。

3. 规划整段时间:把零散的 5-10 分钟片段合并成 30-60 分钟的整段时间,再安排需要深度思考或关键任务,以降低切换成本。

4. 今天做什么:德鲁克提出一套“摆脱昨天、考虑约束、明确里程碑”的排序逻辑,帮助管理者判断今天究竟该先做什么。

四、具体做法

1. 勿扰模式:在办公室或线上会议中设置“勿扰时段”,让同事、电话、微信的干扰降到最低。

2. 目标透明:把关键目标与进展对团队透明,利用团队压力促使自己遵守优先级。

3. 定期复盘:每周、每月回顾时间使用与成果,并不断优化。

4. 个人管理:保证睡眠、运动与休息,保持最好的状态和注意力,这也是“要事优先”能长期执行的前提。

五、误区

1. 把紧急等同于重要。德鲁克提醒,紧急事务往往只是别人的优先级,而非组织的整体利益。

2. 满足所有人。管理者需要学会说“不”,对低价值请求进行过滤,否则很快会被外部需求牵着走。

3. 追求完美。投入 80% 努力获取 20% 成果,与投入 20% 努力获取 80% 成果之间,差距很大,后者才是要事优先的价值。

4. 协同效应。有些看上去次要的活动,如果能为后续关键任务创造条件,也应适当提前。

总结

真正的效率不是做的更多,而是把最重要的事情做深、做透、做出成果。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