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教育部正部署开展2025年法治宣传教育周活动,核心是“学习法治宣传教育法,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作为孩子成长中最重要的陪伴者,您的法治素养和教育方式,直接关系到孩子法治观念的养成。今天,我们就围绕“家校协同,用法治为孩子成长护航”这一主题,和大家交流三个关键问题。
第一个问题,为什么家长要学法治?《法治宣传教育法》明确要求,青少年法治教育需要家庭、学校、社会协同配合。咱们的孩子正处于1-6年级,是价值观和行为习惯养成的关键期,他们对“规则”“对错”的认知,很多时候来自家庭日常。比如孩子在学校和同学发生矛盾,您怎么引导?孩子放学路上遇到陌生人搭讪,您教他如何应对?这些看似日常的问题,背后都离不开法治意识的支撑。只有咱们家长先懂法、守法,才能给孩子树立好榜样,帮孩子筑牢自我保护的“法治防线”。
第二个问题,家长要重点关注哪些法律知识?今天我们重点聚焦和孩子成长最相关的两类法律:一是《未成年人保护法》,这部法律明确了家长的监护职责,比如要关注孩子的身心健康,不能让孩子沉迷网络、脱离监护;二是《家庭教育促进法》,它要求家长要“依法带娃”,不能只关注孩子的成绩,还要重视品德教育和法治教育。举个身边的例子:如果孩子偷偷拿了同学的东西,咱们不能只简单批评,更要告诉孩子“未经允许拿别人东西可能违反法律”,帮他建立“行为有边界”的意识;如果看到孩子被欺负,要教他第一时间告诉老师或家长,而不是“以暴制暴”,这就是在帮孩子学会用法律保护自己。
第三个问题,家长能做些什么,让法治融入家庭教育?这里给大家提三个简单可行的建议:一是“多沟通”,平时和孩子聊天时,可以结合动画片、新闻里的小故事,问问孩子“如果是你,你会怎么做”,潜移默化讲法治;二是“守规矩”,比如咱们承诺孩子的事情要做到,过马路时遵守交通规则,让孩子从家长的行为里看到“规则的意义”;三是“常配合”,学校接下来会开展法治主题班会、法治实践活动,比如组织孩子参观法治教育基地,希望各位家长能积极支持,和学校一起形成教育合力。
各位家长,孩子的成长没有“回头路”,法治教育不是“一次性活动”,而是需要我们长期坚持的责任。希望今天的课堂能让大家有所收获,也期待未来我们能多沟通、多配合,用法治为孩子们的童年保驾护航,让他们既能健康成长,也能知法、懂法、守法、用法,成为有规矩、有担当的小公民!
最后,再次感谢大家的参与,如果您有任何关于孩子法治教育的疑问,之后可以随时和班主任沟通。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