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名:吴帮美 班级:21汉本2班 学号:2021410147
先看看诗里的“先师有遗训,忧道不忧贫。瞻望邈难逮,转欲志长勤。秉耒欢时务,解颜劝农人。平畴交远风,良苗亦怀新。虽未量岁功,即事多所欣。耕种有时息,行者无问津。日入相与归,壶浆劳近邻。长吟掩柴门,卿为陇亩民。”。
首先看“癸卯岁”即晋安帝元兴二年,“怀古田舍”就是在田舍中怀古。但这种“怀古”跟一般的怀古诗不一样,也可以说它不是纯粹的怀古。诗人由田野的美景和亲身耕耘的喜悦,实则是诗人自抒其志。诗共两首,这里选的是其二。诗的开头是“先师有遗训,忧道不忧贫”,然孔子所言谕君子当谋求高尚的道德修养,而不是躬耕“谋食”,诗的原意是按照孔子这句古训,一个士人,应该以追求“道为终极目标,一个士人不应该为贫穷而担忧,他真正担忧的是难以追求和实践“道”的要求。
“瞻望邈难逮,转遇志长勤”。陶渊则明认为衣食就在辛勤耕稼之中,所以他说自己要转而立志于长期从事农耕活动,这不等于宣称自己要走孔子瞧不起的“小人”的道路吗?故而圣人之遗训诚然高远难攀,但诗人不愿攀,也不打算攀。这正是诗人“志”的改变,这种改变是对社会责任的放弃与对生命质量的持守,更是一种人生价值观的再选择。现在他想要的田园温馨的生活,无须惊天动地,但求清净自修。“秉耒欢时务,解颜劝农人”诗人怀着欢悦心情拿起农具亲自从事弄耕,带着和蔼亲切的笑脸劝勉领居的农民们,让大家都喜爱这农耕生活,别把耕种看成一种辛苦可厌的工作。
“平畴交远风,良苗亦怀新”一个“交”字,传神地写出了风吹过广阔田野、秧苗欣欣向荣的生命力。一个“交”字融合了“平畴”和“远风,既状写了平畴的开阔、清新,也道出了“远风”的缠绵、柔和。“良苗”自然会感时而动,发出新芽。“亦”和“怀”字赋予“良苗”灵性,为宽阔的平畴平添了一抹生命的亮色,带来了生的气息。这里我们隐约感到诗人内心的喜悦,远离污浊,得到一个清新简单的世界。“良苗”的长势,休息时与农人的欢笑,还有解怀畅饮的酣畅,又无问津者的打扰,种种欢乐使诗人甘心做一个农人,清晨踏破一地清新,开始一天的生活;“虽未量岁功,即事多所欣”这两句质朴而真实地反映了陶渊明的一种生活观,在他这里,劳作本身就是一种美的生活。
“耕种有作息,行者无问津”耕种的过程中有时也休息,却没见有人来问路,诗人从心底里还存有某种希翼。“日入相与归,壶浆劳近邻”洋溢着田园生活特有的古朴真淳的情味。“长吟掩柴门,卿为陇亩民”酒喝好了,客人也送走了,长吟着歌诗掩起柴门,我就暂且安心地做个田野间的农夫吧。
这首诗有的写景,有的抒情,看似散杂,不见首尾,其实散而有骨,理、事、景、情交融汇合,最后道出主旨:“聊为陇亩民。”此诗语言朴素之至,初读甚至觉得有些枯淡,但细细寻味,就会发现其中有生动的场景、活泼的思想、浓郁的情趣 平淡⾃然是⼀种⽂学风格,这是⼀种特殊的⽂学艺术境界。诗中以简净朴实、不加雕琢的笔法对田园风光和田园生活进行描写,生动传神而又充满浓郁的情趣,表现出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向往。
陶渊明追求⾃然美,求真善美,从中体现⾃我的⽣活情趣和超脱的⼼境。诗歌的内容贴近⽣活,思想感情⾮常的浓厚真切。陶渊明的诗歌题材以⽥园⽣活为主,描写的都是⽣活中的寻常⼩事,虽平平淡淡,读起来却有滋有味。陶渊明诗中,有许多描写景物的。这些句⼦⽤⽩描和写意的⼿法,把⽣活中的点点滴滴写的诗意盎然,丰富了读者的想象,好像在读者⾯前展⽰了⼀幅⽣动有趣、意境深远的画⾯。崇尚⾃然是陶渊明的核⼼思想在诗歌的著作中当然也不例外。他的语⾔质朴实在,不娇柔不造作。就如同本⼈⼀样,陶渊明在仕途上始终保持着品德节操。创作出来的诗句就很有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