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回大地,草长莺飞,正是放风筝的好时节。为了让学生领略民间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深度体验买风筝、制作风筝和放风筝的无穷乐趣,同时在明媚的春光中尽情舒展身心,与大自然来一场亲密接触,我们五年级组开展了 “放飞风筝,歌唱春天”主题风筝跨学科活动。
此次活动将传统文化与多个学科巧妙融合,让学生在趣味盎然的实践中汲取知识养分。活动筹备阶段,为了帮助学生深入理解风筝背后深厚的文化底蕴,我和孩子们一同开启资料搜集之旅,追溯风筝的起源与发展,共同分享古人笔下描绘风筝的绝美诗词。从高鼎笔下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感受孩童的纯真活泼;到曹雪芹《红楼春趣》中,贾宝玉、林黛玉等人在大观园放风筝,寄托放掉晦气的美好祈愿;再到山东潍坊——我国的风筝之都,那盛大壮观的风筝节。这些丰富的内容,极大地激发了孩子们对风筝的好奇,大家满心期待着放风筝活动的到来。
终于,孩子们心心念念的放风筝活动如期而至。尽管那天阳光并不明媚,天空中还漂浮着黄沙,但丝毫无法阻挡孩子们的满腔热情。抵达千渭河畔后,眼前绿意葱茏、生机勃勃的春日盛景,瞬间吸引了所有人的目光。春日的风如同顽皮的孩童,在河堤上肆意奔跑。活动伊始,我们进行拉歌环节,孩子们清脆嘹亮的歌声,随着微风飘向广阔蓝天。拉歌结束,孩子们如离弦之箭般冲向草地,纷纷拿出亲手制作的风筝。他们一边奔跑,一边欢呼雀跃,手中的风筝好似承载着梦想,缓缓升上天空。瞧,有的孩子一手紧握线轴,一手拉扯风筝线,奋力向前奔去;有的孩子将风筝高高举过头顶,静静等待风起;还有的孩子趁着风力,迅速放线、扯线,不一会儿,风筝便在天空中翱翔起来。
眨眼间,天空中飘满了各式各样的风筝:脚踩风火轮的“哪吒”,好似腾云驾雾般而来;圆滚滚的“企鹅”挺着大肚子,摇摇晃晃;威风凛凛的“老虎”仰天长啸,呼啸而起;……风筝在天空中忽高忽低,仿佛正在进行一场激烈的比赛。一个学生兴奋地大喊:“我的燕子风筝飞起来啦!它就像一位优雅的舞者,在天空中翩翩起舞。”另一个学生也不甘示弱:“快看,我的老鹰风筝多神气,仿佛要去征服整片蓝天!”“不好,我们的风筝要缠在一起了,快让它们分开!”。草地上孩子们的嬉笑声、欢呼声、追逐声相互交织,似乎在为天空中的风筝伴奏。
收线时,张义扬的风筝意外挂在了树梢上。我和孩子们齐心协力,试图将风筝取下,尝试了好几次,却都未能成功。孩子们非但没有气馁,反而笑着背起了《村居》:“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可惜我们的纸鸢被东风拐跑,送给大树了。”话音刚落,大家相视而笑,异口同声地大喊:“晦气放走了,晦气放走了。”
休息时间,孩子们围坐成一圈,一边分享美味的食物,一边畅谈放风筝的难忘经历。有的学生讲述放风筝时遇到的难题,以及如何在同伴的帮助下成功放飞风筝;有的学生分享自己放风筝的独家窍门。王怡豪同学满脸兴奋,讲述他的风筝飞得最高,最后因风筝线不够,索性剪断风筝线,让风筝彻底飞向蓝天的趣事。在交流过程中,我惊喜地发现,孩子们不仅口语表达能力得到了锻炼,还学会了倾听他人、分享快乐。活动结束后,班级里几个孩子自发捡起草地上的垃圾,这一举动感染了许多同学,大家纷纷加入捡垃圾的行列。
这次风筝跨学科活动虽然落下了帷幕,但河堤上的欢声笑语依然在耳边回荡,更在孩子们心中种下了跨学科思维的种子。最好的课堂,永远在广阔的天地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