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在10-11岁这个年龄,孩子们不得不发展出处理各种情绪的方式,好立足于家庭之外的社群中。他们很少会直接利用肢体行为或通过顶撞来表达自己缺乏安全感。
2.母亲与孩子会经历分离的过程,以为个体最终的独立做准备。最明确的佐证是我们会有意识地协助孩子发展技术性行为与社交沟通能力,让他们学习如何面对这个世界,却较少传递我们对于世界的态度、期望和喜好,这些因素也会影响孩子的生理、智力与心理。
3.父母不单要鼓励孩子觉察自己的智慧和能力,也要继续继续孩子安全感和情绪上的支持,直到他们真的准备好可以自己面对世界为止,这两者之间需要达到一种巧妙的平衡。
4.这个年龄的女孩对于自己生理和心理的变化感到担忧且不知所措。此时,母亲是最好的陪伴者。母亲的理解和亲身经验可以给予孩子支持与安全感。并解答孩子难以启齿的疑问。
5.所谓的依恋,指的是一种纽带和联系,不一定是正向温暖的。这样的纽带可以由复杂的混合情感组成,有时甚至包含极度愤怒及苦涩的情绪。
6.10-11岁的孩子经常处在一种两难的状态下,一方面不想让爱他的人伤心,一方面又很想跟朋友在一起。有智慧的大人应该协助孩子解决这个问题,而不是一味地指责或抱怨孩子。
7.当父母不能够理解孩子时,就容易产生冲突争执;如果有合适的第三人,譬如祖父母,来调解缓和亲子之间紧绷的关系也不错。
8.不要把孩子关在家里,有机会就带他多到朋友亲戚家走动,一来可以增进彼此间的感情互动,二来能让孩子学习必要的社交礼仪,对孩子建构自己的社交圈会有相当大的帮助。
9. 一段建设性的关系可以让我们自在地表达,无论是快乐还是认同,是难过还是气愤。在10-11岁时,孩子们形成了与他人建立关系的方式,这会长远地影响他们一辈子的社交互动模式。
10到了11岁时,孩子不仅拥有自我意识,也有能力进行更抽象的道德判断了,并能发展出对于世界的看法。孩子们终究是要与我们分离。倘若可以和他们分享自己的看法和意见,他们会觉得高兴和自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