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习这几天里,一直在对产品的原型进行制作,总结一些原型在设计流程中作用的心得吧,关于原型的作用。
个人看来,原型的作用在于快速整理出产品的功能框架和各个页面之间的跳转逻辑关系,然后方便团队之间交流调整,快速优化降低设计工作成本:原型文档资料和稿件在整个研发团队之间传阅,根据需求调整布局以及交互方式,然后根据各方反馈的信息进行调整方案,更新出下一版的原型进行设计评议。这样在工作流程上,将相当一部分的功能上,交互使用上的问题在原型层面上就解决了,那么在视觉设计上,就很更加专注于视觉设计,而减少了其他的方面问题的干扰导致重构,浪费时间和其他相应的成本。
关于原型制作的工具,个人偏向从徒手绘制做起,因为在绘制的时候思路可以很快的跟上,想到了什么就可以画出来(快速表现),这个时候推荐网上找一些带栅格(或者网点)的设备原型草图,然后打印出来存一些在身边,需要的时候拿出来做绘制的参考。
然后是将稿件用专业的软件制作出来,比如说用PS、AI对于设计者来说都很熟练,没有什么学习成本就可以很快的在计算机上表现出来,但是在一些交互跳转逻辑上的思路,效果并不好,所以会通过一些更加专业的原型制作工具,例如JustinMind或者Axure,功能很强大,而且灵活度高,可以导出直接查看。还有一款不错的在线原型制作工具叫做“墨刀”,制作移动端的原型不错,也可以导出在移动设备上测试使用。
还有一些在原型制作中的问题就是,哪些改在原型中表现出来?哪些又该简化替代或是省略呢?我自己在制作原型的时候就很头疼这些问题,做的太细化了容易限制下游是是觉得工作,而且制作的成本也会上升。如果表现的东西太少了,又难以给视觉足够的支持,这个可能还是要多一些经验好总结出符合团队的习惯吧。我觉得可以不去考虑的是具体文本内容,和插入的图片,按键样式以及控件内的呈现方式,但要给出各个功能的区位以及跳转的逻辑关系,以及考虑出一些存在的特殊情况和反馈方式。那么对原型产出的评价呢,个人认为展示的时候简明直观,各个功能使用起来快速方便,符合一般用户的操作习惯是比较重要的,捎带上对一些对下游工作的指导会更完善一些。还有一些小的问题就在于,用axure是否要展现出足够清晰的交互跳转效果?还是要看个人的能力和项目的进度来把握吧,就是如果个人软件功底十分好,能够利用软件来透彻的展现出自己的想法,那么久可以将原型的完成度做的高一些,如果个人其实并不精通每个效果的表现方法,然后项目的进程安排又十分紧凑的话,那么我是不推荐去将原型做的很完善,加上一些文字阐述和与技术人员的口头交流,也能表达出自己的思路,原型的工作呢,也就是一个表现思考过程的媒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