旁边宿舍的哥们在高唱筷子兄弟的《父亲》,我也挺想跟着唱。
今天是12月14日,距离放假的日子也不到一个月了。我想到了会很快,但没想到这么快。
都说学习管理专业的学生最擅长的就是做计划,的确没错。
这个月要不要给自己制定一个目标呢?
去年这个时候,我制定了16年的计划,那是参加某个社群活动时做的,想起来了,是秋叶PPT的活动,我做成了一个黄色背景的图片。
艾特秋叶老师之后,他回复了目标比较具体,但缺少一个明确的指向,做这些事情之后有什么收获。
然而当时我并不知道怎么修改,就想着按照它试一试。
拿其中一个例子来说,学英语,当时做的前半年的计划,英语是一大项。清单上列的内容包括背单词,读英文著作,看英文电影。
这样看来,学好英语只差“东风”了。而实际上一年过去了,东风始终没有来。清单上的内容也就一再被搁置了,过了六月份,我想捡起来也没成功。
在学英语这项上,我的计划是破产的。那么,为什么会破产?“念念不忘,必有回响”这八个字在我身上没有发生作用。四级还没过,心真的都要碎了。
从制定计划到六月份复盘再到逐渐放弃计划都始终缺少一些可以量化的东西,虽然清单上每一条怎么做都写的清楚,可没有一个“灯塔”指路,到头来还是走偏了。这就是秋叶老师在一开始提醒我的东西。
如果计划的方式变化为先确定几个目标,再开花为行动清单,所有的内容都指向这些目标,作为执行时的“灯塔”,可能就不会一年的时间都没有抵达岸边。
另外有两点体会是,第一,严格执行,一旦有所松懈可能伴随的就是功亏一篑,计划可以说是给自己的一份挑战书,并不会太容易。第二,目标要伴随激励,单纯的目标会让人感到麻木,要与目标互动起来,想想现在所做的不仅仅是抵达,而是伴随抵达而得到的奖励,一定要为自己设置奖惩。
今年的话,计划还是要做,但要“狠”“有趣”一些。
自从执行新的绩效考核方案之后,实习生群也大有不同,大家的互动多了一些,他们开始分享自己的推送到群里,当然目的也很直接:求转,求评。推文质量上来看,也有相对的提升。
这个现象让我感受到了绩效考核的作用,大家在实施考核方案前后的变化让我大吃一惊。尽管在一开始时彼此抱怨着考核要求太高,不符合实际,吐槽一通后又立刻达成一致,通过互相留言评论来共同面对考核的困难。
从人事的角度来看,这份绩效考核方案是有效的。我想朱雷姐也会在最后汇总时看到他们不错的成绩,要远远好于前两个月。
那个时候,群里只有上下班的时候热闹。大家很少转发自己做的东西。
能用钱解决的问题一定要用钱,绩效就相当于工资,没有人希望自己拿到的钱变少。
今天的模拟课讲的正是绩效,而且明年要学细分的绩效管理课程,所以,学好绩效管理是计划之中,它真的太重要了。
《钢和琴》,评分8分以上的电影,值得一看。电影表现出歌剧的魅力,他们唱得是真不错。最后的结局也算圆满,女儿用爸爸做的钢的琴弹了两首好听的曲子。
她说看过这部开头,没看下去。
她说记下了,周末找时间看下。
说了晚安之后,睡不着,又给她发了消息。
她说关掉手机就睡着了。
我把昊昊晚安的图片发了过去,她说别叫昊昊,这个名字难听。她说以前有个男朋友叫昊昊。
尽管我一直想某一天我和她能成为情侣,可我知道那个“昊昊”永远不会是我。我脑海里有很多浪漫的片段,可我是一个庸人,不会是主角。庸人只会自扰,自造故事。
也许我只是希望可以回到几年前的样子,因为时间跑得比我快很多,我想重新起跑,抓住那些已经错过的东西。
“时光慢些吧……”是我的心愿,每天都在延长它,只可惜都是自娱自乐。
要是隔壁兄弟唱得是《老男孩》,可能我会掉眼泪吧,这不丢人,泪水让人视野清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