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口瓜洲一水间,
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
明月何时照我还。
这首脍炙人口的《泊船瓜洲》出自北宋王安石。提起王安石,人们会立即想到“唐宋八大家”“王安石变法”这两个最鲜明的标签。
而这首诗背后的故事,正是与他主导的那场变法息息相关。
列宁曾称赞王安石是“中国十一世纪的改革家”,一千年来人们对王安石及其变法的争论,从未停止。恨其者,说他是导致北宋灭亡的罪人;赞其者,称他是尧舜以下少见的完人之一;研究王安石和那场变法的文章书籍,更是汗牛充栋不胜枚举。如果要选出一本最严谨、最客观的著作,这本《北宋政治改革家王安石》应当名列其中乃至榜首。
作者邓广铭先生,是著名的史学大家,研究宋史最权威的人物之一。这本书是先生历经45年三次修订而成,全面讲述了王安石的一生和那场变法。
16岁少年成名;
22岁金榜高中;
中年入京拜相,主持变法。
然而,超越了那个时代发展和人们认知界限的变法,最终没能成功。
罢相后回归长江岸畔的钟山。彼时,一生反对他和变法的苏轼,身陷乌台诗案,几乎丧命,是他站出来说话,苏轼才得免死罪。
1083年,王安石已罢相七年。从黄州左迁的苏轼,特意拜望王安石,王安石主动前往江边迎接,来不及更换冠服的苏轼急忙拱手:轼今日敢以野服见大丞相,王安石豁然笑答:礼岂为我辈设哉?
而后这对文坛上的双子星、政见上的宿敌、人生中的知己携手游山,留下了一段千古佳话。
长江和钟山,见证了王安石虽千万人吾往矣的一生。900年后,一位伟人远眺长江和钟山,挥笔写下:“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而这一的次变革是天翻地覆,换了人间。
魂归长江钟山的王安石如能得知这一切,应该深感慰怀。
一本好书,让人们在追今抚昔中,更让人们以史为鉴,照亮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