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离上次已经62天,没有在这里动笔。
在这62天内发生了很多,有悲伤的时候,也有高兴的时候,之所以没有记录,大多是因为自己太懒。最近意识到,还是把自己反思可以写写,这样说不准会帮助一些跟我情况类似的人。
昨天晚上跟咨询师进行了第二次的心理咨询,有一些收获和反思。
第一,是对于他人评价在意程度上。以前的我,所有做事的结果更多导向了别人的认可,所以当没有收到对方肯定的回应,或者认可的时候,我就会变得异常地焦虑。回想之前的许多事情,我把精力更多好像放在了如何获得他人认可,而非如何把事情做得更好,这样看似表面是在为工作努力,其实不然。因为对于他人的关注已经消耗了你全部精力。当咨询师提到“你好像不关注事情结果”,猛然醒悟,我要的事情好的发展方向,而非他人认可程度,当想明白这些的时候,内心觉得轻松了许多。昨天去练车,内心很轻松,只需要关注自己实际的结果,而非他人评价,这样的感觉真好。
第二,总是习惯于给他人留下好的印象,急于表现。回顾以往的经历,会发现自己在刚开始做一件事时候往往表现很好,别人也因为刚开始的表现好,给予自己很高的期待(尤其是在工作当中),这样等于自己最开始就把自己放在了很高的位置上,对于自己,自己在后续必须一直保持这样的水准,就意味着精力需要在做好事情和“保持高水准”上面,这样两件事就分解了更多精力,无法做好事情。而另外一方面,由于刚开始的高水平,他人的期望值会变高,这样就导致后面一旦达不到,就让他人失望的局面。而且确实,在自己之前的工作经验里面确实出现了领导对自己刚开始期望很高,但后续失望的情况。这些事情杂糅在一起的时候,人当然会置身压力之下,喘不过气来。咨询师说,“应该用力均衡”。
我想,我缺乏的正是这个,用力均衡。刚开始因为事情刚学比较简单,或者为了表现某种“假象好”,容易拼命全神贯注学好,而到了后面,由于难度以及各种精力关注过多,就会上升很慢,就像咨询师所举的例子,会唱歌的人一定不是刚开始就会使劲唱高调,而是均衡用力,到关键时刻用好力气。嗯,是这样的,在工作当中,自己正是缺乏的这个,不会均衡用力,前面表现太好。
第三,在急于最开始表现好,以及刚开始用力过猛,其实背后源于自己的“等不及”焦虑。总怕时间不够,总想快一点,在这些观念的背后,今天的我仍然没有思考明白,其实是因为什么原因形成了这种观念。当然父母教育观念“不能够闲着,时刻忙着”会有一定的影响,但我想可能还有其他原因,只是自己现在还没有想明白而已。这不着急,需要慢慢去想。
现在自己能够意识到问题,我已知足,因为意识到,就意味着事情在朝好的方向发展。不知道我的这些反思能不能给他人带来帮助,但愿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