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常被比作长河,因其贯穿始终,是永恒的线,探讨时间这件事物本身也是了无穷尽的议题。
影视与科幻把作为第四个维度的时间带入普罗大众眼中,对我个人来说,有着这样意义的代表作是“星际穿越”;再具体下去,就是男主在高维空间——也许是时间可视化或时间作用具象化的一种表示——通过“触碰时间”向女儿传递信息的画面。
在我个人所拥有的微观历史里,大概这个时候是对时间认识进阶的一个发端。概括或许不完全,这些认识大概是:时间不止是被动的、永恒且静止着运动的流动物,不仅仅是人们在做事时,作为参考或记录的一个标志物;而是参与人们的生活,并且是切切实实、有实际效果的。举一个最简单的例子:若把时间看作一个存在的实体物,人们注意到它的存在,并且为之命名,这就构成了凝视与被凝视,并且命名这个行为就是人类对其的参与,从意识层面改变了这个存在的存在形态;更何况人们后续以时间为话题进行的创作和思考。
将时间作为不可改变物的人类创造,例如历史,探讨它的时候,时间是一把量尺,讨论的重点是以历史为标系的事件内容,时间只是个框架,在这组关系中,时间像是火箭发射的辅助支架,历史事件的内容和意义则是火箭——即人类在此议题中关心的重点本身。这个意义下的时间,只是一个旁边物,它最突出的意义是它纵向的流动性,这种流动性是客观存在并且无法改变的,人们将其用以测量,或标记事情的长短和早晚。由于它相比之下不起眼的地位和工具性,它被片面静止地对待,甚至其参与性被忽视。
然而在文学作品中,时间对事件的参与性更多得到重视。一是因为文学中话题常与历史讨论的不一样,二是因为文学常用感性思考。例子很好举,就比如第二段中那种。
先前的例子较为浅显且易于理解,但看来也许不够有力。接下来我将说说时间提升的地位与扩大的影响。
从配角到主角,必然要谈到地位与影响,时间要成为主角,那么脱离不了它需要对社会的主体“人”产生必然影响。让我们从历史的眼光中转换角度,来到生活。文学的话题很广,但之所以拿来跟历史作对别,是主要参照其记录生活的体例。倘若广义地讲,文学其实可以记录万事万物的。所以考究时间的决定性影响,不一定要像先前,特别地指出文学,而是讲那些非历史性的即可。
那么我就要讲到另一个观点:时间作用于万事万物。另外复习一下,第一个观点是:时间具有参与性。
结合来看,就是:时间具有对人类生活具有参与性并且范围广泛,作用于万事万物。这样的道理的形成,主要取决于人的自然属性。人存在衰老,这客观存在,并且决定了社会存在换血和更替。而人的自然衰老、生存灭亡沿着时间、也取决于时间,于是时间就参与了人类生活,并有显著作用。一个例子可以体现作用之显著:亲人离世。亲人离世是时间的后果,流动性天生伴随风险,因为它推着你往前走。诸如亲人离世等重大事件,往往会吸引人们注意力,激发人们的情感,于是人们回想之、思考之,更甚至研究之、记录之、传颂之。这么一来,时间的流动并非只是旁的,其在其他领域可能被静止地看待的性质,在更为广泛的领域却成为激起思考和注意力的主要力量。时间的客观属性:流动,它因客观不起眼,但也扮演着决定生死的主要角色。
这是属于时间的哲学,属性被静止看待和具有决定作用互相矛盾又辩证统一。部分人对时间的静止视角也是一种时间的资源诅咒:拥有时间却忽视时间。而对待时间过度谨慎则会造成时间的二律背反:紧张地珍视时间反而造成的时间浪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