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活中,我们都不喜欢讨好别人,也看不惯别人的讨好行为。蹉跎半生,猛然醒悟,我们不知不觉地就成为了这种人。
一、为什么有些人会出现讨好型人格?
作者告诉我们:“讨好别人是因为想感受自己的价值”。这句话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为什么有些人会出现讨好型人格。
如果按照这样的思路,别人喜欢我们,我们就觉得自己有价值。别人不喜欢我们,我们就没有价值。最终的结果是我们必须时时刻刻都让别人开心,才能源源不断的从别人上找到自我价值感。
但是我们只能决定自己,无法改变别人的想法与看法。把自身的价值感建立在别人身上,相当于依附于别人而存在。是多么地没有安全感!我们终此一生就是要摆脱他人的期待,找到真正的自己。
二、讨好者害怕什么?
1、我需要你喜欢我:害怕被拒绝。
2、我需要你别生我的气:害怕冲突。
3、我需要你关注我:害怕被忽视。
4、我需要你肯定我:害怕自己不够好。
5、我需要你离不开:我害怕自己不重要。
三、害怕被拒绝该怎么办?
被拒绝通常不会阻止我们去冒险,绊住我们脚步的是害怕被拒绝。困住我们的不是现实,而是可能性。
我们身边有很多人都害怕被拒绝。求职、加薪、向别人寻求帮助,向心仪的对象表白。在他们犹豫不决的时候,我们总会提出建议,无论结果如何,你都应该勇敢地去尝试。只有尝试才有成功的可能性。
四、如何面对拒绝?
我们要学会把拒绝当成别人意见的一种表达,而不是对于我们自身人格的一种评判。被拒绝不再是一种需要害怕的事情,因为那只是别人的一种看法。我们要认识到拒绝这件事,反映的是他们的观点,而不是我们的观点,那么即使别人不认同我们的做法,我们也可以自由的做自己。
对于身心健康人来说,学会了处理被拒绝的失望。重新定义拒绝,接受被拒绝的失望,继续前进,不因拒绝而消沉,学会将拒绝变成常态化。
五、如何避免拒绝而讨好别人?
当我们能够正确面对拒绝,这是否会意味着当别人拒绝我们的时候,我们不该伤心呢?
完全不是。痛苦是人生历程的一部分,这很正常。经历拒绝的痛苦才是健康的。避免生活中不可避免的拒绝才是不健康的。
当我们为了避免拒绝而讨好别人的时候,我们以为这是在保护自己,事实上这种做法导致我们很容易被人操控。
我们总是无条件地答应别人的要求。当别人向我们提要求的时候,如果我们表示拒绝,会让我们自己感到内疚。如果我们心里不愿意,还是勉强自己同意了。我们不想这样做,却没有骨气捍卫自己。这就陷入了一种没完没了的恶性循环,我们被困在自己的弱点里面。
如果我们能够把拒绝重新定义为促进成长的工具,渐渐地我们就可以学会承受这种痛苦。我们越是这样做,越是对自己有信心。当我们信心足够强大的时候,它们就会帮助我们建立真诚纯粹的人际关系。
六、如何通过拒绝的实质,重新认识拒绝?
学会将被拒绝正常化,并不能将过去的痛楚一笔勾销,但是你一定要记住这种痛苦,它将左右你未来的选择。我们可以开辟一条新道路,具体应该怎么做,建议如下:
1、人的心灵知道如何疗伤,花点时间去悲伤,但一定要记得向前看,走出来。
2、被拒绝不会击溃你,而后悔是一种贯穿一生的心态。
3、我们的生活是建立在我们的思想感情和行动之上的,不要被想法和感觉支配,生活可以思考,恐惧和感到害怕,但仍然可以勇敢行动。
4、相信自己承担重大风险的能力,你比想象中的要强大。
5、从哪里跌倒,就从哪里爬起来。被拒绝会让你离想要的更近。
6、我们需要别人喜欢、认可,就是仰视别人。学会从自己的内心寻找认可,把自己和他人放在同一水平上,不必仰视或者俯视,才是真正健康的人际关系。
我们不当受气包,而是通过看清拒绝的实质,重新认识拒绝。害怕拒绝可以使我们远离痛苦,但可能导致我们远离多彩的生活。我们可以从心理上做出转变,把注意力集中在风险的另一面——成功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