场所恐惧的习得,可以应用行为主义理论来加以说明。
伊万·彼得罗维奇·巴甫洛夫(Ivan Petrovich Pavlov)认为某种中性刺激和无条件刺激结合之后,中性刺激也能引起无条件反应。
巴甫洛夫曾经在给狗喂食之前或同时让铃声响起,经过多次重复之后,只需要铃声响起就能引起狗分泌唾液。
原本狗只有在见到食物的时候才会分泌唾液,而听到铃声时是不会分泌唾液的。经过铃声与喂食物的结合,狗在听到铃声之后也能分泌唾液了。
行为主义把这个现象称为条件反射,即铃声和分泌唾液之间建立了条件联系,也就是当狗听到铃声后就能引发分泌唾液的反应。
场所恐惧症的习得往往也是条件反射的结果。
在惊恐障碍的案例中,患者的惊恐发作在特定场所中产生。患者原本对惊恐发作的恐惧,因为特定场所与惊恐发作结合在了一起,就导致特定场所与惊恐发作的焦虑(不必然产生惊恐发作)形成了条件联系,只要患者进入或即将进入特定场所就会感到强烈的焦虑。
在君和的个案中,他的惊恐发作是在高速公路开车回老家的路上以及在乘坐高铁的途中,开车和高铁场所是君和惊恐发作的环境,由于条件反射的作用,君和就形成了对开车和高铁场所的恐惧和焦虑的情绪反应。
当然不是所有的恐惧情绪都是经过患者自身的条件反射习得的,也可以通过观察学习(模仿作用)和他人直接教导的方式习得。
例如,一个害怕蜘蛛的母亲面对蜘蛛的恐惧反应,被其孩子经常看到之后,孩子也能习得对蜘蛛的恐惧反应。
许多恐惧艾滋病的患者并未直接患上艾滋病,他们身边也没有人得艾滋病,但他们通过语言教导和阅读书报的方式习得了对艾滋病的恐惧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