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自私心理的形成跟从小家庭环境有直接关系。 (1)家长平时过于宠爱孩子,孩子不知道责任心是怎么回事,只会享受权利,不知道应承担一定的责任。 (2)有些孩子以前犯错,父母没有进行批评,时间长了孩子的是非观念就比较模糊。 (3)有些孩子因为父母教育方式不当,以致于产生敌对心理,丝毫没有责任意识。那么,孩子一旦以“自我”为中心,最突出的表现就是个人对自己和他人,对家庭和集体、对国家和社会,以及与之相应的纪律和规范缺乏责任心、没有担当感。常见问题:1.不遵守规范和社会公德。随地吐痰、乱扔东西如纸屑、果皮屑和塑料袋、饮料瓶。尤其乱扔东西最为严重。在我的班级有几个学生,上课的自觉性比较差,还喜欢吃东西,偷偷从家里带来各种小零食、饮料,用过后还乱扔,以至于他们的脚底下总是有很多的垃圾,值日生们都不喜欢打扫他们的座位,所以我采用卫生区责任制,每个同学脚下的卫生区自己打扫自己保持,稍好一点。2.对自己犯下的错误不会认真地加以反省,没有承担责任的勇气。作业没有完成找理由借口、上课迟到因为老师上节课拖堂或者在厕所里拉肚了、衣服掉在地上脏了洗衣服,每节课都能找到各种奇葩的理由,犯了错误被老师抓到,开始互相推诿扯皮。
针对学生这些情况,采取以下教育策略:
1.多读书,提升人格修养
每学期,我要求每个学生每学期至少读六本励志读物,读古今中外名人成长的故事和名言并摘抄背诵加深记忆。教育学生向那些大公无私的先进人物学习,学习他们高尚的人格魅力和崇高的道德修养,并且在学生心中树立榜样,再去对照自己身上的缺点,反思自身的自私言行,从而逐步清除头脑中的自私思想和行为。
2.开展各种活动,增强班级凝聚力
参加班级“大扫除”,以小组为单位分包责任区,比赛哪个小组完成的又快又干净;举行体育比赛活动,参加志愿服务活动等。无论参加哪种活动做事一定要认真,善于和同学合作,总有一些工作不能一个人完成,需要两人、多人或小组的齐心合力下,才能更好地完成任务;做事要有热情和信心,细致对待每一项活动,力求做好每个细节,精益求精。
3.加强家校沟通
孩子的人格培养和习惯养成都离不开家庭教育。经常与家长沟通或者私信微聊或者家校群里展示学生活动视频和照片,及时表扬活动中优秀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