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些日子,身体疼痛难忍,耽搁好几天没有看《班主任工作十讲》一书。今天晚上,又到了工作室群共读的时间了,还没有读完今天规定的内容。
于是,午觉醒来就开始手捧书籍开始读了起来。今晚共读的内容是第六、七、八讲,我第五讲还没读完,任务还不少。一刻不敢停留,赶紧读起来。一动不动读了两个小时后,感觉有点累,便拿起手机批改学生的作业,权当休息吧。改了三十多本,其他还没有交上来,于是接着再看。五点多钟,实在有点累了,便起身打扫房间卫生。把客厅认真打扫一遍,然后用拖把将地面拖得干干净净。之后,再接着看书。
近七点钟,终于看完规定的三讲内容。班级不仅是学生学习、教师教学的场所,也是学生们共同生活的地方。把班级变成一个家,让所有的人生活舒适、学习安心,班主任是要花费一些精力的,但这样做是值得的,这是真正以人为本做教育。不关心学生生活的班主任绝不是好班主任,如何把班级变成一个环境优美、生活便利、适宜人居的家?在实际教育教学中你有什么好的做法?
第六讲中,作者陈宇老师的关心的几乎全部是学习生活,比如,1、班级图书馆。2、报纸架。3、复印机。4、诚信超市。5、饮水设备。6、微波炉。7、储物箱。8、雨伞箱。9、白板。10、绿植。11、垃圾回收。12、储蓄罐。13、移动音响。
我赶紧围绕晚上的话题写点自己的感悟:我的教育理念也是将自己的班级打造成一个温馨的家,为此这些年也一直在努力。
去年,半路接手一个新班级后,就着力打造一间舒适的学习场所、一个家。
首先,呵护绿植
利用学校大环境的影响,要求孩子们从家里带来绿色植物美化我们的教室。室内、室外都整齐摆放着孩子们从家里带来的绿植,每天都有专人伺弄着。隔三差五的,孩子们就把这些绿植搬到太阳底下晒晒太阳,孩子们还根据这些植物的生长习性按时浇水。大家在伺弄这些绿植的过程中,也体会到了生命成长的意义,更加细心呵护它们。
其次,充实我们的班级图书架
为了让大家养成读书习惯,我带头从家里带来儿子看过的一二十分图书放在我们的班级图书架上,并每天早读前到班上带头读书,用自己的言传身教来熏染孩子们。同时,倡议大家也把自己看过的图书带来班级,实现共享。看着孩子们每天或坐、或站、或趴在走廊里读书的身影,我甚是欣慰。不过,因为管理不善,图片有“丢失”现象,这学期争取做到尽善尽美。
再次,设置班级储钱罐
建议孩子们捐个储钱罐放在班级里,把大家平日里捡起来找不到失主的零钱存放起来。最后,因为大家拿来的几个储钱罐都是瓷器的,怕摔。我干脆把儿子的储钱罐给拿到班上,就放在讲台上。刚开始,感觉孩子们应该非常自觉,不会有什么事情发生,也就没有专人去管理这个储钱罐。谁知,随着里边钱数的增多,一些不安分的孩子开始打起储钱罐的主意,也因此发生了几起丢钱事件。不过,因为丢钱,我也写了几篇教育随笔,并把这些读给孩子们听,大家听后义愤填膺,也收到了一定的教育效果。这学期,也应该考虑一下是否需要专人负责管理。
最后,设置温馨提示栏
找来一个废弃的小黑板挂在教室前面,每天有值日班委负责书写温馨提示语,有名人名言、生日祝福语、温馨提醒等,以此来体现对孩子们的人文关怀。
总感觉自己所做的这些事情还是远远不够的,离温馨的港湾还有很大距离。继续努力,争取把班级打造成一个温暖的家。
七点半,如约参加读书交流活动。真的被群里这些优秀班主任的学习精神给折服了!几次读书交流,我都借口身体不舒服没有按时参加。大家发言的积极性真的太高了,而且发言极有见地,大家的班主任工作真的非常用心!这真是一场精神盛宴,短短一个小时的交流显得有点仓促,大家意犹未尽之时,活动已嘎然而止。
总体感觉,不能打无准备之仗,最起码熟读文本,再加上自己的一点读书感悟和亲身实践的融合,参加这样的读书交流真的是受益匪浅!期待自己有更大进步,专业发展的路上并不拥挤,有这么一群人并肩同行,就看自己能否坚持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