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食不厌精,脍不厌细。
食饐而餲,鱼馁而肉败,不食。色恶,不食。臭恶,不食。失饪,不食。不时,不食。割不正,不食。不得其酱,不食。
肉虽多,不使胜食气。
唯酒无量,不及乱。
沽酒市脯不食。
不撤姜食,不多食。
祭于公,不宿肉。祭肉不出三日。出三日,不食之矣。
食不语,寝不言。
虽疏食菜羹,瓜祭,必斋如也。
席不正,不坐。
译:饭食不嫌精,鱼肉不嫌切得细,饭菜馊了,鱼肉腐烂了,不吃。变了颜色,不吃。发臭,不吃。没煮熟,不吃。季节未到 不吃。杀牲不对路,不吃。没有合适的调料,不吃。肉虽然多,不超过饭菜。酒虽然不限量,但不喝醉。过夜的酒,街上卖的肉,不吃。不离开吃姜,但不多吃。参加公家的祭祀 祭肉不留到第二天。自家的祭肉不超过三天,超过三天就不吃了。吃饭时不交谈,睡觉时不讲话。虽然是用粗饭蔬汤瓜果祭祀,也一定进行斋戒。坐席摆得不正确,不坐。
记:全章均记述孔子很讲究饮食起居,这正是儒学重生的具体表现,它们也确乎大体符合现代卫生,有益于健康。“割不正”指生病的牲口。隔夜酒、市上肉不吃,大概和祭肉过了三天就不吃一样,是因为不清洁,吃了容易生病。老吃姜,可能为了抵御寒气和杀菌。此章最重要的是“唯酒无量不及乱”一句,这似乎已成为中国传统特征:喝酒的人不少,喝醉的也不少,但很少酗酒闹事,街头醉汉不多,始终强调自我控制,不放纵而以“微醺”境界为高。
其他的礼制及孔子的行为,似均普通常识,如食不语寝不言,免影响消化及睡眠,但并非绝对,请客人吃饭岂有不交谈的?对孔子言行及《论语》全书,尽信书则不如无书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