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多年前,那时候的大局域网还不够“城墙高筑”,便总能看到墙外一些网站的信息,当时深为那些大胆的言辞而感到震惊和新鲜,并为此欲罢不能。而有那么一段时间,又特别热衷于读城墙内读不到的书刊,感受亦是如此。倒不是说墙外就一定好一定真一定智慧,而是有那些不同的声音和画面诠释着“自由”——不一样,很不一样——自由是多么难能可贵的资源啊。
发现没有,声音会流走,但历史会沉淀。又发现没有:不管吃得饱的还是吃不饱的文化人(或者说知识分子吧),他们中的大多数崇尚自由,诚然他们每一份子的勇气值并不相同,品德更是各异,因此在追求自由的道路上,他们迈出了不一样的脚步。
曾几何时,文字汇流成河的年月里,好文字(主要指有思想的文字,和文笔无关)简直太多了,那时候的作者更加勇敢一些,更敢写敢说一些,关键是他们心中有大义,嘴巴还开过光。尽管那像是昙花一现,也终究有过那么“一现”,而今芬芳犹在多少人心中氤氲呢?
厌恶虚假,厌恶做作,厌恶粉饰,自然钦佩那些闪耀着良知的话语。比如曾经读到过某部小说里的某个角色说的某句话,至今常常吟哦并喟叹——满嘴都是主义,背地里全是生意。
看了那么多,听了那么多,依然还是忍不住问:自由是什么滋味?猛然想起传说中金圣叹临刑前给他儿子的“遗嘱”——花生米和豆腐干一起嚼有火腿味道——之于个人而言,难道这才是终极自由吗?!
文/若安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