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论是《实践论》还是《矛盾论》,真是字字珠玑,令人不忍卒读。每个段落实在干货很多,引人思考的也很多,能够返照在日常行事和思考的也很多。让我前几年来读必然只是感官上的深有体悟,而绝不会有更深入些的认识。
形而上学容易进入教条的陷阱,没有依据和原则的感觉又容易陷入经验的误区。要么是不愿动脑去思考,要么是缺乏正确的指导理论和认知方法。所以,一来看得表面,二来被经验和教条困住。怎么实践,怎么认识,毛主席的文中已经有所指出。没有经过丰富的实践和深入分析总结思考,是难以体会里面的妙义。
学习里面的内容,一则指导正确的实践,二则指导怎么进行认识。始终有一点要秉持,实事求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行动和思想不要偷懒,实践是认识的途径,思考是认识的升华。实践,认识,再实践,再思考,再实践,实践和认识的最终目的是服务于人和世界的改造,而改造就要先从自我开始,从实践中认识自我开始,空想能得到的只会是没有依据的结果。不论人是要完成改造自身还是要改造世界,都需要明白不同阶段的主要矛盾是不同的,不同矛盾的主导地位是在不停变化,互相之间存在转化的。不同方面的矛盾一开始就存在了,并非是可能性或者突然发生,只是在某个阶段还不是主要矛盾,没有达到被激化的条件。矛盾不是不会发生,是一定会发生,而提前化解了、规避了矛盾可能激化的条件,就使得此种矛盾不会在个人生活或社会生活的各种矛盾的顺位中逐渐上升,占据主导地位。而矛盾的解决也不是只有强硬地对抗才能消除,把他退化成次要矛盾也不失为一种方式,而最终的消失还得依赖于对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的解决,认识对立面中那个占据主导地位。但是,对于根本性的、要完成质的飞跃的变化,必然是要采取对抗的形式(这具有强制性)。矛盾常常以对立而又统一的奇怪形式出现和存在,没有彼就没有此,而且矛盾时常在不同条件下相互转化,正如谚语:“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老讲Keep real和追求个性做自己,却毫无依据、不照客观情况,没有主体和客体的统一,对自己认识并不清晰,那只能算是盲目地感官行事。不能认识到自身内部的矛盾关系,隔绝事物之间的联系和发展的内在因素,那么外部因素的助力有多大,摔的就有多惨。学习和实践是解决旧矛盾进入新时期的有效途径。
《实践论》和《矛盾论》是读了会很有思想启迪和指导意义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