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两位专家:齐学红教授,一袭红衣,温婉雅致。周益民老师,清瘦依然,儒雅依旧。聆听他们的讲述,一个共同的感受:舒心惬意。
舒心于他们的娓娓道来,惬意于他们接地气,入耳又入心的生动案例。对于一个个问题,抽丝剥茧,逐渐厘清,使人在愉悦之中,不断思考;在笑声之中,豁然开朗。
“说起来重要,忙起来不重要。”是齐教授生动揭示的当下中国学校德育工作的现实写照。黄正平教授也认为目前班主任的专业发展现状可以说处于“三无”状态:职业无生涯;职责无边界;专业无阶梯。很多人不愿意做班主任,多数人存在职业倦怠,处于疲于应付的状态,仅凭经验管理班级,普遍缺少幸福感。
在学科教学占绝对优势的学校教育中,任课教师与专业挂钩,而班主任老师却往往是“无证”上岗,无师自通,普遍缺少系统科学的学习。从大的背景环境来看,相较于健全的学科教研制度,班主任教研制度可以说先天不足。
齐教授分享了南师大班主任研究中心致力举办的班主任基本功大赛,从南京市到江苏省,乃至辐射长三角区域,以赛促建,取得了显著的效果。并结合具体实例,为我们澄清了案例与叙事的区别。案例是指向于对方(学生),而叙事指向于自己(教师)在此过程中的反思、成长。在教育故事演讲环节中,选材大多集中于对问题、困难学生的转化,体现的往往不是平等对话交流的模式,而是一种以“改造”为核心的对抗型思维模式。事实上,扪心自问:我们的每一次成长何不是孩子所成就的?正是面对不同类型的班级、学生、家长,才使得我们在处理应对、沟通交流、组织协调中得到了逐步提升。
在以赛促建的基础上,南师大班主任研究中心在齐教授的引领下,还通过专家报告、工作坊、参观学校、沙龙论坛、自主研修(论文、案例写作、话题研究)等方式,为班主任教师的成长铺设了一条条专业路径。让班主任老师走出自己的舒适区,经历从适应期-成长期-成熟期-高原期-超越期的完美蜕变,向以修养取向下的班主任专业化迈进。
自身努力固然重要,但让班主任处于孤军奋战的境地显然是不对的,因此还需要多方支持才能真正解决“高期望值,低关注度”的问题。
学校内部要树立德育工作不应仅仅窄化、等同于班主任工作的理念,要引领班主任和任课教师形成合作伙伴关系,由“只教书,不育人”逐步转变为“全员育人”的良好局面;各职能处室也要改变简单传达安排任务的角色,增强服务意识,在班主任专业成长、家校合作、心理健康、应急处理等方面给予足够的关注与支持。同时发挥好家长支持系统的作用,使班主任老师干得放心,干得舒心!
网络上盛传的高危职业,其中一项就是教师,那我想班主任老师的高危指数毫无悬念当属首位,而班主任工作的专业化就是降低风险的不二法宝!因为专业,态度不急不躁;因为专业,方法正确多样;因为专业,沟通寓情寓理;因为专业,视角自然不同。
周益民老师的讲座像一个时光机,带领我们穿越到儿时。在一首首趣味横生的童诗童谣中,在一个个引人入胜的经典故事中,让我们徜徉在儿童阅读的世界里,乐而忘返。
记得一次收拾家中旧物,妈妈居然搬出一箱我小时候看过的花花绿绿的小人书!儿子新鲜不已,如获至宝,拿起一本津津有味地看了起来。那一刻,我不禁想起自己儿时被书中人物和情节所吸引如痴如醉的模样来。《孙敬修爷爷讲故事》《阿凡提的故事》《儿童文学》《少年文艺》......这些充满年代感的图书,便是我童年生活的美好回忆。
今天的孩子们是幸福的,他们不会为读不到书而沮丧发愁。那需要的是什么呢?
周益民老师带领我们从三个层面解读了“儿童阅读”。一是作为儿童的阅读,即年龄、心理上的阶段特征;二是回归童心的阅读。同样的作品,儿童读出趣味,成人读出意味。从儿童的视角、儿童的感受去阅读,自然会体味其中妙趣。三是为了儿童的阅读。做到这一点,就必须了解儿童阅读的特点:季节性、自由性、丰富性和游戏性。
在各地共读一本书活动开展的如火如荼的时候,周益民老师已经转战阅读微课程的研发与实施。从适合阅读微课程的书目选择入手,到读书笔记的12种模样,又以《西游记》为例,通过大胆猜测、阅读记录、讨论交流、延伸活动为我们展示了微课程的实施过程和魅力所在。
引导学生进行个性化阅读生活规划,同一主题不同体裁风格比较阅读,诗歌童谣创作,个人介绍创意表达,读书节、“小主人大讲坛”.......这一个个独具匠心的设计背后,正是老师丰厚的文学底蕴,开放的阅读视野,灵动的阅读机智为孩子们的阅读生活注入了源头活水,也为孩子们的阅读成长搭建了展示自我的平台。
让童年爱上阅读。多么温暖的一句话!愿我们也能保有一颗童心,与孩子在阅读的世界里相知相惜!
今天聆听过程中,迫不及待地将几首触动我心的作品分享给了家长和我的孩儿们,也作为今天学习所获的结尾,以飨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