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重声明:文章系原创首发,文责自负。 文/有殷天乙汤孙师虎父
前文所属,笔者判断自从鲁成公十八年(前573)末起,鲁国“军行”开始自原先的“乙模式”转化为分别由上卿大司徒和介卿大司马各领一军的“甲模式”。那么这个判断是否能得到史实的验证呢?此外是否在这个阶段鲁国仍然坚持两军轮换作战呢?我们首先来看看这一阶段发生的一系列军事行动:
接上表:
如表,如果不考虑非军事的朝觐、嘉好等事件,鲁襄公从虚岁八岁(前568)起就开始以名义上的主帅身份参战。而自其十二岁起,晋、楚争夺郑国的军事行动开始白热化,甚至出现了一年内多次动员的局面。下面我们逐年开始分析这些军事行动。
鲁成公十八年(前573)至鲁襄公元年(前572)的“彭城之役”
楚令尹子重为了避免盟友郑国在诸侯联军的侵扰之下彻底崩溃,决定“围宋救郑”在宋国另辟战场。楚师于成公十八年六月起陆续攻取宋国东部的幽丘、彭城,安排之前流亡楚国的宋“桓族”诸大夫入驻,并派三百乘兵力戍守。此给宋造成极大威胁,执政的“戴族”分兵攻打彭城不利的局面下,令尹子重于当年冬天开始直接攻打宋国首都:
……冬十一月,楚子重救彭城,伐宋,宋华元如晋告急……(左传.成公十八年)
晋国新任执政韩厥则鼓励刚刚即位的悼公出兵救宋,并派下军佐士鲂前往鲁国要求出兵助战:
……晋士鲂来乞师。季文子问师数于臧武仲,对曰:“伐郑之役,知伯实来,下军之佐也。今彘季亦佐下军,如伐郑可也……从之……(左传.成公十八年)
于是季孙派出其信赖的政治盟友大司马仲孙蔑帅师参战。这里有一个有趣的细节,即季孙为什么还要向臧孙问师数?正常情况下鲁国都是以一军出战,由于成公十七年(前574)伐郑之役已经派出过公孙婴齐和叔孙豹统帅的左军参战,此时理应轮换动员右军。不过由于当年八月己丑鲁成公暴卒,按照周礼诸侯五月下葬,理应在当年十二月举行葬礼,因此季孙必须留下来料理相关事宜,并安排新君即位。此时如果仍然按照规律出动右军,主将就应该是右军之佐。但是这个人到底是谁呢?
如果按顺序动员右军出战,且此时鲁国军行仍然保持着“乙模式”,那么两军将、佐分别为:
这样的话仲孙蔑就仍是右军之佐,独自帅右军参与围困彭城,看起来一切似乎都是顺理成章。但是如果换一种思路,假定此时鲁国已经调整为“甲模式”那么两军将、佐分别为:
在这种情况下,仲孙蔑就是以左军将身份帅师参与围彭城,并且应由臧孙纥协助其作战。这样的话季文子“明知故问”的原因就很清楚了,因为其并不放心刚刚回国两年的叔孙豹独立帅师作战,而希望改变原有轮换规则,由自己更加信任且参战经验丰富的仲孙蔑帅左军出征并取得功绩,因此才会开口询问臧孙纥的建议。由于臧武仲一向以其智慧而闻名,所以心领神会地提出“如伐郑可也”,也即不必继续遵循原有轮换规则,而是比照上一年(前574)的伐郑之役同样派出左军参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