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要分享的内容来自于《拖延心理学》,这是两位心理学博士研究拖延25年的成果,是拖延领域最权威的著作。
前几天有人问我:为什么参加了几次时间管理的微课,知道了时间管理方法和工具,比如forest(一款有意思的APP)、番茄进攻、番茄土豆等等,还是没什么实质性的改变。
其实很多人都有这方面的困扰,无法保持专注,容易被网络信息分心,或许本想看半小时书的,看到群里聊着八卦,马上就转入聊天模式;或许计划得总是做得很完美,但执行起来一团糟,工作效率低。要想成为高效工作者,就必须先了解拖延,因为一切时间管理问题都是拖延问题。
我近日拆解《拖延心理学》,将这本25.7万的畅销心理学大作精减到了2.5万字,因为与平台签订了合同,知识产权不再归我所有,所以无法将精简稿共享给大家。不过,我将在本文中阐述拖延的心理根源,帮助大家从根上解决问题,真正提高工作效率。
如果实在没时间,也可以直接翻到文末看解决方法和本文总结。
1、害怕失败,认为行动就是冒险。
就拿写作来说吧,去年我下决定要提高写作能力,想过日更,只是每次坐定在电脑面前刚写一点就想放弃了,往往都是开了个头,后面不了了之,然后去做“其他重要的事”,其实内心是在逃避,没有信心能写好,就干脆不写了。
我真正发生转变,开始捡起笔头勤更文章,是看到了李笑来的一篇文章。李笑来在得到APP专栏中提到写作,他说,刚开始写作的人是最容易放弃的,因为不知道写什么,怎么写,看到自己花很多时间写出的东西像堆垃圾,会受到很大打击,会认为自己不是写作这块料,没有金刚钻就不揽这瓷器活,可实际上,那种天生拿笔就能写的古往今来都屈指可数。
你所看到的很多优秀作者,都是从写垃圾开始的。记得彭小六对自己以前的文章评价很低,我当时不信,就去翻他早期写的文章,文笔差不说,内容实在不怎么样,和现在的水平差了十万八千里。
和写作一样,学习一门乐器,一门外语,或者提高演讲能力,虽然很重要,但是不少人因为害怕失败,害怕自己努力了仍旧没结果,就把自己关在了门外。
害怕失败的人有一套自己的假设,正是因为这些假设,让他们把为成就而奋斗变成一件极其冒险的事情。
这个假设可以用一个等式来表示:自我价值感=能力=表现。意思是:我做的事情直接反映了我的能力,我的能力决定了我的价值,所以我做的事情直接决定了我的个人价值。
举个例子来说,朋友的妹妹微微以优秀的表现进入了一家颇具声望的律师事务所,希望努力成为事务所的合伙人之一,微微虽然对案件做了很多思考,但是不久她就开始延误很多她该做的事情:约见客户,必要的背景调查,撰写案件小结等。她想办法让自己看上去很忙,但实际又知道自己并没有做什么事情(很多人都会有这种感受),当庭审日期临近,她极为恐慌,因为已经没多少时间撰写案件小结了。
奇怪的是,热爱律师职业的微微为什么要用拖延来回避重要的工作呢?那就要回到上面提到的等式:自我价值感=能力=表现,对于微微而言,写律师小结,不仅能衡量她作为律师的能力,还能衡量她的个人价值,她不去做那些重要的工作,是因为她害怕失败,害怕努力了,结果并不理想,这时候她会觉得自己能力不行,人生没有价值。
她不去行动,就算结果不好也安慰自己:「如果我努力一点,肯定能做得好 。」潜台词是:我不是没有价值,只是不够努力。
如果结果很好,会非常自豪:“不努力还能做这么好,说明我能力很强。”潜台词是:我是一个很有价值的人。
害怕失败就像是块裹脚布,让人寸步难行,不敢冒险,不敢尝试,失去很多本可以把握的机会。
我表姐家里买车10多年了,驾照也拿了好多年,但还是不敢开车,姐夫不在家,她都只能放着车去挤公交,如果她不勇敢去尝试,她永远都不会开车。
我们总说,“等准备完美了,再去做”,“等我能写好的时候,再去写”,“等我有这个能力的时候,我再去开始”,其实永远没有完美,与其害怕失败,与其一直准备,不如步步为营,一步一个脚印,在行动中思考和修正。
2、害怕被别人控制
和很多人一样,我不喜欢受别人“指使”,在家里也是一样。有次切菜,男朋友在旁边就说,“你这么切容易切到手”,然后告诉我该怎么怎么切,我就硬是不按照他的方法,他无奈地抢过刀自己去切了。
这种“被控制妄想症”每个人多少都有一点,特别是从小就受到管束的人。
我男闺蜜前几天与女朋友闹翻了,原因是她妻子让他把坏的风扇拿去修,催了十几次,他工作也忙就一直没去,妻子拿出风扇发现还没修好,顿时就来火了:为什么还没拿去修,这么一点小事都喊过无数回了,我要你这个老公有什么用。”
我这朋友一生气就急了:“你自己不会去修啊,偏要我去?”其实他也并不是故意要气自己的老婆,只是从小就受父母的“控制”,所以就特别讨厌按别人要求做事,认为做别人要求做的事是受人摆布。
有的人总是延迟完成上司交代的工作,老师明令禁止迟到但还总是迟到,爸妈安排的家务总是不想去做,这些时间管理的问题,其实都是源于你不想被控制,你认为如果照别人的意思去做,就是失去了对自己的控制权。
事情并不像我们想象得那样,就像我男朋友教我切菜只是出于关心一样,很多时候别人提的要求和建议并不是想要控制你,不要因为害怕被他人控制,不去做虽然是别人要求但其实自己也很喜欢的事情,更不要害怕被别人控制,拒绝一切合作和让自己变好的机会。
3、人性本懒
人性本懒,咪蒙说过,她虽然喜欢写作,但相比写作,她更喜欢抱着零食葛优躺卧在沙发上,对着电视剧看一天。
所有人都喜欢不劳而获,喜欢悠闲自在,这是人的天性,时间管理是给自己布置任务,不让自己懒散,这是和自己的本能做斗争。
和本能做斗争是多难的事情呢?简书作者i颜sir举过一个例子:
比如说,有人迎面冲你一拳打来,你的正常反应都是闭眼,这个是写在我们基因里面的,这种本能反应极有好处,因为闭眼可以保护眼球,让我们不至于被这一拳把眼珠子给打出来。
但是,如果一个拳击手保留这种本能,他基本就不用打拳击了——对方一拳打过来,闭眼只能被击倒。作为拳击手,就应该死死睁开眼躲开对方攻击,再凭借本能把拳头挥出去!
所以,对所有拳击手来说,克服闭眼的本能是最最基础的练习,但同时也是最难的,因为要进行大量的反本性训练,很多人在这一步就会失败。
所以,时间管理和本能像是拔河的对手,要想做一个高效工作者,就必须和本能做对抗,这是需要方法的。
以上是《拖延心理学》中提到的心理动因,也是为什么我们屡次被高效时间管理抛弃的根源。既然有问题,就会有解决方法,方法有很多,篇幅有限,先捡两个关键的说,其他的可以关注我下一篇。
其一,完成比完美重要。
这是我自己用血泪验证过的,刚开始写作的时候,期待特别高,甚至边写边想,“我一定要写一篇大家都喜欢的文章”,这样的想法带来的结果是抗压力弱,写不好就不敢写了,昨天开始我决定日更,就算没人看都没关系,我希望在简书做一个知识分享者,分享我看过的书和学习的内容,只要对一个人有帮助,我就值得。
创作路上难免心生摇摆,但我认为就像李笑来说的,“不要等到完全准备好再开始,目前我们写的每一篇文章都是在为后面的每一篇文章做准备,作家不能凭借灵感才写作,写得不好不要太在意,养成勤动笔的好习惯,慢慢就成了能力。”
就算看的人少,但“如果一直保持勤动笔的习惯,就会不自主地去观察生活,输出倒逼着输入,进而发现一些以前会忽视的东西。”
所以,别等了,想写就开始写吧,烂就烂点,想做就做吧,“不会”总会有“会”的时候。
其二,把计划曝光在大众面前,你需要“班主任”。
高中班主任说过一句至理名言——人天生懒惰,所以上帝创造了国王和班主任。因为他们起到监督作用,帮助他人克服惰性。
朋友微信呼叫你晚上一起去吃小龙虾,你本来准备去跑步的,但一想到那一只只红扑扑的香辣美味的小龙虾,你的口水能把键盘都淹了,你能扛得住诱惑吗?
反正对我来说,真的很难。
在很多人一边喊着减肥计划一边去吃小龙虾的时候,我有个朋友就特别会借力,前几天他发了这样一条朋友圈。
要想克服自己的惰性,还真得对自己狠一点,找别人监督你,或者像我朋友一样干脆在朋友圈坐庄开赌,不给自己留后路,现在每天都晒运动照,减肥的决心杠杠的。
我有段时间因为忙工作把健身耽误了,于是在朋友圈组建了一个“再不运动夏天就完了”群,就是想通过互相监督,彼此成为对方的“班主任”,真正行动起来。
人都是要面子的,特别想在别人面前证明自己,一旦你把计划曝光,压力就大了,也就不容易被懒性驱使,会变得更加理性。
结语:
最后来理一理本文的一些重点。
我们之所以拖延,主要因为三方面的心理根源:
1、因为害怕失败,我们常常不敢冒失败的风险,所以宁愿什么都不做。
2、因为害怕被人控制,失去控制权,所以通过延误行动来“抗议”。
3、人性就是懒惰的,只靠自己克服懒惰非常困难。
两个方法:
1、完成比完美重要,去做了不一定有结果,但不去做一定没结果。
2、对抗惰性,就要把自己的计划曝光在大众面前,寻求监督。
有用的话就戳下“喜欢❤”呗,每一个难以坚持的夜晚,我都会来看看你~
好文快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