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来源于周首在真格基金真驿站活动中的分享实录
如何理解社区与社交网络的区别
Instagram肯定是一个social network,它不是一个community。community有一个非常大的特点,就是它会聚集一群人,这群人是有一种属性的,但Instagram中的人是没有属性的。它有3亿多的MAU,这说明它可能有将近6亿的用户,一个6亿用户的产品有什么属性?它是没有属性的,它就是一个社会,都是人,只不过是人的一面。facebook可能展现的是人的另一面。Social network我觉得有几个非常重要的东西。第一你的互动是基于人的互动,而不是基于内容的互动。就是说你更care的是这个内容,还是care的是发这个内容的人是谁,这就是social network和community之间最本质的差别。所以说你要走到social network的时候,你更关心的应该是the
people behind the phone或behind the content。但如果你是一个community。比如说你在豆瓣看书评点评你不会看人是谁,你只需要看的是好看的书评和影评,你可以看到小组里精彩的帖,但你不会关注这个小组里的人是谁。所以我们认为真正的social network是沉淀人的关系,而真正的community其实沉淀的是内容。
如何从社区向社交网络突破
我觉得如何转变其实是我们的问题,这个也是我们从community向social network去突破中的一个重要话题。你不能让这个产品有太强的气质,比如吐槽也是一种气质,可能你喜欢吐槽但可能很多女的就不喜欢。就真正的social network应该是没有气质的,它提供的是一个infrastructure。所以关键的问题在于你的气质,但是如果你一开始没有气质的话,你又找不到市场的切入点。所以我觉得我们有我们的切入点,我们最开始的切入点就是show off。从最开始,就是基于品牌基于你的衣食住行的show off。所以对于很多人来讲就是很装逼,就是很高大上,我觉得离我生活很遥远。吐槽也一样,它都是一个切入点,这切入点最后要真正能成长为社交网络,一定是非常mass非常平衡的。徐小平老师跟我说过,真正你要高于所有人的文化,你就是需要的是简单直接,你不能有什么强烈的气质和属性在里面。我记得和唐岩(陌陌创始人)聊这个问题的时候,唐岩说了一句话非常非常打动我,他说其实真正重要的不是简单,真正重要的是功能的平衡性。iPhone里面的功能非常非常多,但是它做到了一点,就是它非常的平衡,就是你拿到这个手机你就知道应该怎么用,你不用去学它。就好像微信一样微信里功能有很多很多,微信里大概有两百多个功能,可能大部分功能咱都没用过,但它达到了一种平衡,就是你想用的时候马上就能有,你不想用的时候它也不会干扰你。就跟打太极似的,它是非常完美的一个平衡状态。其实这跟体育运动里一样,比如说足球,就是我把球踢到你门里我得一分,你把球踢到我的门里得一分,我们谁得分多谁就赢了,但是它背后有非常多复杂的,无数的规则技战术有无数的打法。说到底就是你想深研究它也能深研究,你不想深研究别人给你讲了一两句你也明白怎么看。
社交产品的三个要点
我认为任何social network都是vertical的,不可能一个social network能我把一个人的一生全给囊括进去。一个人是有很多的面的,比如说职业是我的一面,比如说我的close friends是我的一面,比如说我的其他的东西是我的一面。我觉得关键的问题在于,你如果要整成一个social network,基本是你要满足三个点。
第一点,你需要有海量的用户。打比方比如说你说喜欢车的人,这是vertical的,但是成立不了一个social network,因为人不够多。比如说人人,人人也不能成为一个social network,因为全中国大学生就3500万,但是大家毕业以后就不用了,所以它做不到海量用户。
第二点,超高的使用频次。用户在这个social network里面肯定要做点什么事情,而且做的这些事情是一个频次比较高的事情。比如说为什么旅游分享类的social network,就是因为你可能一年才出去玩一次,那频次是很低的,频次很低就成为不了social network,因为social network是生活的,它成为不了你生活当中非常重要的东西。但我为什么说照片、图片这些可以,因为你天天都要拍照。比如说你facebook或者微信,你天天都要找人说话,那这是一个频次非常高的东西。比如说Linkedin,Linkedin其实已经是一个最低频次的social network了,因为你不会每天都去换工作吧,然后去endorse别人或修改你的profile,所以你看Linkedin会去做很多很多的东西,比如说它会往里面加入新闻,会做很多媒体类的东西让你去分享文章,这样的话你就能去learn something。我甚至觉得教育都不能成为真正的social network,因为这频次太低了。
第三点,用户必须在足够长的时间周期之内会不停的使用。打个比方,最简单的例子就是人人网,大学毕业之后大家就不用人人了,所以一个用户的使用时长最多四年,那这种social network肯定是不行的,因为这种撑不起来那么多人。比如书母婴类的,我也不觉得他会成为一个social network,因为你备孕怀孕完了就不用了,这就意味着你花尽心思,花了很多钱acquire的一个user,用了一年之后他就不用了,而且是physically的原因她就不用你了。如果是图片社交我们还能想想怎么去争取,但这些人是根本争都争取不过来的。所以我觉得要同时满足这三个条件。
其实不光是social network,只要在移动互联网创业,这三个条件是必须同时满足的,要不然都成长不起来一个非常大的东西。所以你看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就是高频打低频,你看着能成长起来的O2O的应用,为什么是打车?因为出行你天天都要出行。你看旅游类的App,没一个杀的出来的,没有一个能起得来的。真正能在App领域里能起来的,全部都是频次非常高的。比如说微博是八卦新闻,今日头条也是新闻。比如说百度是地图,搜索也可能是比较高频的东西。微信就是点对点通信,然后Instagram是分享照片,都是相对频次比较高的。你到真正的O2O和其他领域里面,你发现也是一样的。比如说淘宝交易,你买所有东西就是去淘宝、京东。京东的三月留存率是87%,也是仅次于淘宝,是全世界第二。因为一个用户在手机上能装的App是非常少的,我们去三线城市调研过,三线城市连App都不装,他直接到移动营业厅里买完手机以后,他直接让移动营业厅帮他装了,他以后就再也不装了,所为我基本上说这个App是首屏之争。移动互联网是首屏之争,你能不能把你的App最终放到这个首屏里面,如果放不到这个首屏里面,你肯定做不成一个真正大的移动端应用,至少我们现在看到的基本是没有这样的应用。
如何理解社交的核心
我认为真正的social network的核心说到底还是熟人关系,不是真正陌生人之间的关系。我觉得陌生人关系可以作为一个开始,但是你真正做到让用户长期留存,还是要看熟人。所以说我认为这个陌生人关系只是一个bonus,就是你能碰到陌生人成为朋友,这个几率有存在但这个几率肯定比较低,这种几率是你想再怎么提也提不上去的。就算你在大街上看人家长得好看,你也不会随便的去搭讪吧,就算你和别人搭讪,最后也不一定会成为朋友。比如你今天在街上看到了100个人,可能这一百人你都觉得有点兴趣,然后可能你会和10个人说话,就已经算很牛的了,10个人当中可能有3个人理你,那7个连理都不理,然后这三个人能有多少个人,能够和你成为真正的朋友以后长期联系?这就是一个大漏斗。我现在看很多应用,打着颜值社交的广告,我觉得都不靠谱。说实话到最后这是非常简单的一个事情。第一美女都这么多,第二美女的朋友也多的是,到最后,你承载不起来一个真正靠谱的应用的。所以我觉得nice当然能够让你去建立一些陌生人的关系,我们确实也有这个力量,但是我们觉得这确实不是我们最重点的东西,我们最重点的还是要建立熟人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