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读书往往会在书上涂涂划划,把自己觉得有用的内容划下来,摘录下来,毕竟“不动笔墨不读书”,虽然我也一直这么做,还把我的想法写在书旁边,仿佛在和作者“对话”,但我也认同这不是最有效的读书方法。
所谓“有效”,这里定义为“学以致用”,其实是“功利”的,很多时候阅读是种美好的心灵体验,感受到快乐充实,这又是另外意义上的“有效”,先不在这里讨论这点。
还有的,大家很喜欢的方式,是做思维导图,把书框架内容进行梳理,绘制成漂亮的脑图,看到的人都忍不住要保存下来,看不看就另说了。拥有“知识的载体”也是让人愉悦的。但是我也想说,这种看似“全面”的方式,其实也没有什么用,高度概括的内容,已经使得有效的信息“衰减”很多,没有具体内容的支撑,要这些框架何用?
如何达到真正“有效”读书?有一个很好用的方式,介绍给大家。
1)对于认知类,理念类,拿来直接指导行为。例子比比皆是,拿我最近读的经典中的经典,彼得德鲁克的《管理的实践》来举个例子,其中简单的一句“让员工不但了解自己的目标,也了解公司的整体目标和部门的目标,能发挥很大的功效”看似非常普通的一句话,但试问多少企业做到,你的员工可以不假思索的说出企业这一年,下一年的主要目标嘛?但这句话却可以直接指导行为。
2)对于一些叙述、流程做法的说明,可以将其转化为可用的“工具”,不是把文字变成内容总结的图(同样:看着很美),而是可以直接使用的“工具”,继续拿《管理的实践》举例,书中介绍了“给领导写一封信”,如下图中的叙述。
(要求下属每年要给上司写两封信,在信中每位管理者首先说明他认为上司和自己的工作目标分别是什么,然后提出自己应该达到哪些工作绩效,接下来他列出需要做哪些事情才能达到目标,以及他认为在自己的单位中有哪些主要的障碍,同时也列出上司和公司做的哪些事情对他会形成阻力,哪些又会构成阻力?最后他概要叙述明年要做哪些工作,以达到目标。如果接受信中的陈述,这封信就变成他进行管理工作的章程。即给上司的一封信,每位下属都在信中设定自己的目标计划,并说明上司所做的事情中哪些会提供助力,哪些会形成阻力。)
这段话完全可以变成“工作汇报”的模板:PPT汇报模板或者Excel表格都行
1) 我认为上司今年的目标是什么?
2) 我认为自己今年的目标是什么?(含KPI等指标)
3) 我做哪些事,可以达到这个目标?
4) 其中的阻碍是?(包括上司带来的)
5) 上司可以如何助力?
大家可能觉得,哇,这样做好累啊。只能说这是一种“以终为始”吧,回归到读这本书的本质目的。否则读了也是浪费时间。当然,呼应开头,阅读本身就是种乐趣,是精神宝藏,是人生的避难所,从这个角度而言,倒是无需顾忌那么多,但首先让我们打开书,一起“好好读书”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