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课到底备什么》何郁《闹市闲民》备教手记
叶圣陶先生说:“教材无非是一个例子。”我还听说,有一些较有思想的语文老师就不按教材上课,或者只讲古诗文,现代文放给学生自读;或者只讲文学作品,说明文、议论文放给学生自读;或者碰到现代诗歌就跳过去,绝不讲,但强调学生诵读……这些都说明老师对教材的使用是有自己的选择权利的。
我觉得,语文老师上课,如果适当地对语文教材进行整合和取舍,或者从课外挑选自己比较熟悉或者有一些研究价值的材料来上课,避其短,扬其长,未尝不是一种聪明的做法。
《闹市闲民》教学目标:
1.大体读懂文章内容。
2.锻炼品词读句的能力。
3.试图对老人的生活态度做一些评价。
教学重点:
树立并理解老人“闲”的特点。
教学难点:
理解作者为什么说老人是一个“活庄子”。
教学方法:
提问、朗读、品读、揣摩、讨论、点拨。
教学步骤:
一、主要是朗读,梳理文章内容,大体读懂文章。
1.速读文章。读题目,发现问题。
2.朗读相关段落,梳理文章内容。
二、主要是梳理,力争读出文章的味道。
1.品读有关词句,感悟老人“闲”的特点。
2.品读相关词句,理解“闹”的含义。
三、主要是讨论,讨论作者为什么说老人是一个活庄子。
1.着重学习最后三个自然段,体会作者的感情。
2.品读有关词句,揣摩并讨论作者为什么说老人是一个活庄子。
3.理解并初步评价老人的生活态度。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一个语文课堂是否能最大限度的激活学生的思维,是否能让学生的思想不断地交锋,是否能让学生始终比较兴奋地学习,是否能借助语言文字的品读拓展学生思维的空间,是否能创造一个宽松的积极的学习环境,可能是评价该课堂是否成功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指标。所以,我认为教师不应该事先把教学环节都设计好,要确定的是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以及教学环节的一些基本设想,更多的环节设计是要到课堂上去生成。我更愿意语文课堂充满着悬念和变化,因为我觉得语文教学就应该这样。这样才是活的课堂。
语文教学还是应该重点把学生引导到读写上面去,引导到品词读句的能力训练上面去,引导到涵咏性情和藻雪心灵上面去,引导到学会生活和学会做人上面去。
我明确地将语文教育定义为“充满诗性智慧的教育”,语文教育是训练学生诗性思维的。
感悟:教学方法就是教学过程中真实的教学活动,是训练学生思维的活动,需要的是教师的设计,需要在课堂上的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