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素养与理科教学
本章开篇钟教授阐述:有什么样的科学素养观,就会有什么样的理科教学。
何为“科学素养”?
“科学素养”就是借助普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理科教学,所应当培育的公民素质。1966年美国学者论述了科学扫盲的内容,揭示了科学素养的六个范畴:
概念性知识——构成学科的主要概念,概念体系或观念。
科学的理智——科学研究的方法论。
科学的论理——科学所具有的价值标准即科学研究中科学家的行为规范,又称为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
科学与人文——科学与哲学,文学,艺术,宗教等文化要素的关系。
科学与社会——科学与政治、经济、产业等社会诸侧面的关系。
科学与技术——科学与技术之间的关系及差异。
理科课程构成与综合
(一)科学素养的特点与理科教学
在理科课程改革运动的步伐中,科学素养的内涵在逐渐扩充,其原因有两个。一是随着科学技术时代的发展,环境污染,人口增长,能源之类的社会问题日益严重,解决这些问题成为当务之急;二是科学技术的研究活动本身进一步渗透于社会机构之中,因此从社会文化的视角多侧面把握科学的需要日益增长。
现代科学素养观囊括了了如下三个观点:(1)学习科学知识——掌握和发展概念性知识,理论性知识。二(2)学习关于科学的知识——理解科学的性质和各种方法,尊重科学的历史与发展,认识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之间产生的复杂的交互作用。(3)实践科学——结合科学探究与问题解决的专业见解,展开科学探究活动。
( 二)从分科理科课程到综合理科课程。
回顾课程的形式,大体反映了两种课程观,一是认为学科科目本身在本质上囊括了历史上、学术上所承认的内容,教育目标既非指向儿童生活的知识,也不是直接引进生活上的课题,而是在学校教育中扎实的奠定学科知识之基础,二是科学与教育,生活与教育的结合,即以学生的兴趣、自发性、自由创造为中心,主张培养活的教育性认识的教育。前者是分科理科课程,后者是综合理科课程。
(三)学问中心课程的局限性。
第一,过分偏重智育—-偏重学术性。
第二,教学内容缺乏社会适切性。
第三,忽略学生的发展阶段,强调学术性导致了教学内容的高深化。
第四,实验的非指示性。学问中心课程教学方式的特点是注重探究方法。
(四)综合理科课程的必要性
第一,培养具有社会适应性的公民,
第二,强调普通教育中的理科教学,
第三,自然科学的科际性
第四,自然本身的综合性。
(五)综合理科的类型与特点
1、概念体系中心综合理科课程。
2、探究过程中心综合理科课程,
3、环境科学中心综合理科课程,
4、应用科学中心综合理科课程
5、主题中心综合理科课程。
理科教学的评价与改进。
教学活动乃是计划—-实施—-评价的循环往复过程,教学活动中的评价是改进课程,谋求教学最优化的必不可少的条件。
布鲁姆认为,在课程计划中,应有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终结性评价的地位。对于我国教师来说,确立起教学与评价活动一体化的观念恐怕是至关重要的,这里所谓一体化,是指借助教师的评价,学生的自我评价及学生的相互评价,了解学生的状况,探讨适应学生实际的教学模式,为修正和改进教学服务,就是说通过评价活动,保证学生的主体性学习活动,而不是为评价而教学,借助评价,不仅要测量教学的效果,而且要揭示学生受挫之处,找到问题,改进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