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走学生后,我给家长拨了电话,约她面谈。
家长送孩子上兴趣班后,返回学校门口,疫情原因,不能请她上楼,而我因为办公室还留着其他几个学生补作业,也不能走远,权衡之后,让补作业的几个孩子自己管理自己,我来到校门口外,正是下雨,我们坐在她的车内谈话。
我先给她看了两幅照片,一张是学生写的纸条;另一张是刚刚谈话时,偷偷拍下的孩子手臂上的道道划痕……
妈妈看了后很震惊,她说没想到。
不意外,家长与孩子的感觉往往都是有差距的,家长先叙述了昨天事情的原由:放学回家的路上,孩子提了一个要求,说今天是“六一”儿童节,要买一个智能手表。孩子原来有一个电话手表,弄丢了。妈妈先是不同意,同时,责备孩子自己保管不好,弄丢了手表……由此,家长与孩子之间产生矛盾,晚上孩子躲在房间,好久不开门。她也不知道孩子在家干什么。(注:家长在与孩子有激烈的冲突之后,一定要积极关注孩子情绪变化,留意他的动向。)
我转述了孩子的话:我很绝望,我爸爸每个周末回来,就知道给我布置很多作业,每次辅导我做作业,不是打就是骂…… 说到这里,让我想起上个学期发生的一件事: 一个星期一早上例行举行升旗仪式,突然见他招手让我过去,说是脖子疼,不能动弹……紧急送医后,确诊为颈椎脱落。事后了解到,说前两天晚上因做作业而争执,被爸爸拿着一本书随手往他后脑勺一击……第二天又去打球……可能受伤后加上剧烈运动导致伤情加重。当时,听说了事情由来之后,我也跟妈妈说过,不能轻易对孩子动粗,一定要阻止男人对孩子下狠手。 记得当时还开玩笑说,孩子是自己身上掉下来的肉,别人不疼,自己要多在乎点,可不能由着爸爸的性子来。
妈妈也说到爸爸要求太苛刻了,孩子身材偏胖,运动时有时喊累,爸爸都不让停下来,买辆自行车让孩子骑,孩子兴致盎然地自己动手组装,结果,他一回来,发现哪个零件没安好,就是一通责骂……我知道问题的根源在父亲,还是得跟父亲聊聊。家长的严厉变成苛求,往往会破坏亲子关系。
星期天早上,正好学校要召开招生家长会,我要借这个机会好好跟黎爸爸沟通一下。疫情期间,学校为避嫌,在外面一家大酒店订了一间大会议室,每家邀请一个家长参加,整个年级分成两批,第一批有8个班级家长参会。会议开始前二十几分钟,我就看到了黎的爸爸,他也一眼认出了我,虽然我们彼此都戴着口罩。
我们站在走廊的一头,还没等我开口,黎爸爸就先做了深刻的自我批评,说了自己的教育失误:一直以来,实施严厉的家教,但没有与时俱进,孩子进入青春期了,却仍然沿用老一套的管理办法,导致父子关系失衡,幸好老师及时发现。他还说,周五晚上,看到他妈妈发的两张图片,他就马上从深圳赶回来了,回到家,趁着孩子在外面吃饭,他进了孩子房间打开电脑,登录孩子的钉钉号,查看了孩子聊天记录,还有更吓人的……孩子居然开口向同学、网友借刀,还问用哪种方式更舒服……
我吓得冒出一身冷汗,看起来,不是一时情绪冲动,而是早有预谋……我也跟他说,那你现在要先缓和父子关系。不要着急去批评孩子的做法,你要假装不知道这些细节。只有走进孩子心里去,他才能听你的,否则,你越劝越反感,反而失去挽救的机会。
父亲连连点头,说,是的,我没有揭穿这些,孩子问我在他房间为什么呆那么久,我说爸爸电脑坏了,用一下你的电脑。
爸爸说,周五晚饭后,我还是像往常一样约他出去散步,没再说他什么。晚上回来,我特意陪着他,在他房间睡。他睡得挺香的。说明睡眠没有障碍。爸爸还是挺细心的!
爸爸接着说,星期六,我带孩子去上课时,路上,我跟他道歉了,跟他说了爸爸脾气暴躁,不该对他动粗,太少鼓励他了,让他产生误会。孩子听了,还说,你这么说,反倒让我无地自容了!
听到这里,我放心了!居然还用“无地自容”,还是一个挺有自知之明的孩子。看来,平时频繁的亲子活动为父子俩的无障碍沟通创造了条件,父亲的态度决定了孩子的态度。看到父亲有如此深刻的认识,态度如此诚恳,我也放心了,勿需多言。在会议开始时,我们也结束了谈话,
那天晚上,收到了妈妈发来的一条短信:余老师,晚上好!感恩您与XX及时高效沟通,对他的触动很大,他跟姨妈说,感觉余老师对我很偏爱,会听我说,有建议也会采纳,我越来越喜欢余老师了。爸爸通过这件事情,家长会跟您沟通后,这两天反思了很多,昨晚跟孩子又深刻道歉,同时,两个人讨论了以后的沟通方式,我们大家共同反思和调整。这些事,说开了,我的心情也敞亮了。
长长一段话,让我内心很感动。这件事给我的触动也很大,这是一个比较成功的案例。反思整个过程,有几点值得借鉴与思考:
1、父母日常的陪伴很重要。在这个案例中,孩子与父亲的关系并没有想象中那么水火不容,得益于家长日常对孩子的陪伴 ,虽然有时教育方法简单粗暴了点,但是只要改变方式,就能赢得孩子的信任。因此,亲子关系取决于日常的亲子活动、亲子时光,最糟糕的是,那种“空降式”家长,平时忙得不见人影,孩子出了问题才现身,而现身后又是一顿数落,将所有的坏情绪都往孩子身上倒,所有错误都归结于孩子。那样,只会让彼此关系越来越远。
2、如何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爱?父母爱孩子是无需置疑的。但是,如何让孩子感受到这份爱?教育要宽严相济,不要强压,否则容易产生“弹簧”效应。同时,这里既需要父母以孩子乐于接受的方式来爱他,也需要身边的人,尤其是老师、亲友去发现并传递这份爱,以第三者的角度观察并告诉孩子,孩子更容易理解与接受。作为妈妈(爸爸),在爸爸(妈妈)与孩子之间应该架起沟通的桥梁,有效传递信息,将矛盾与误会消除在萌芽状态。
3、如何减轻独生子女的孤独感?现在的孩子尤其是独生子女物质生活丰富,但精神世界匮乏,缺乏同龄玩伴,遇到困难难以排解,遇事喜欢在网上寻求帮助,如果遇到损友,对孩子的影响也是很危险的。
4、日常的心理教学课程很重要。这个案例始于一个学生干部的观察发现,他有如此的敏感,也得益于平时的心理课程,让学生有这方面的知识储备,有警觉性,才发现端倪。
这个案例到此并没有结束,通过这个星期的观察,孩子有点飘了,上课不遵守纪律,甚至在老师走出教室后,带头起哄。我还得跟进,父亲的态度转变了,但是要有一个度,但对孩子的要求不能降低,不能让孩子得寸进尺,不能让孩子借此来要挟父母。
教育,从来不是三言两语,通过一项活动就轻松完成的,总是在往复循环的过程中,向着光明,追逐希望。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