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论语》第️️64天
学习内容:
12.16 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
12.17 季康子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
12.18 季康子患盗,问于孔子。孔子对曰:“苟子之不欲,虽赏之不窃。”
12.19 季康子问政于孔子曰:“如杀无道,以就有道,何如?”孔子对曰:“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
学习心得:
12.16 孔子说:“君子成全别人的好事,而不促成别人的坏事。小人则与此相反。”
心得:成人之美之人,是出于对别人的尊重和关爱,对别人的缺点善意地指出;对别人的危难尽力相助;与人为善的心态。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共处,是每个时代都致力追求的;更是当今和谐社会大力提倡的。
12.17 季康子向孔子询问为政方面的事,孔子回答说:“‘政’的意思就是端正,您自己先做到端正,谁还敢不端正?”
心得:无论在哪个场合、单位、家庭我们对他人有要求的时候,我们首先把自己该做的事情,认真、踏实做好,先修己,先使自己身端。这样我们才有底气要求他人。
12.18 季康子为盗窃事件多发而苦恼,来向孔子求教。孔子对他说:“如果您不贪求太多的财物,即使奖励他们去偷,他们也不会干。”
心得:这段内容让我想到《道德经》中“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
12.19 季康子向孔子问政事,说:“假如杀掉坏人,以此来亲近好人,怎么样?”孔子说:“您治理国家,怎么想到用杀戮的方法呢?您要是好好治国,百姓也就会好起来。君子的品如风,小人的品如草。草上刮起风,草一定会倒。”
心得:孔子一直要求执政者要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去征服下属,用自己高洁的言行举止来影响百姓从而使社会秩序井然,在他看来,处于上位的人只要以德理政,百姓受他们的影响也会追求德行,那就不会犯上作乱,执政者良好的德行在社会上传扬开,就像是风吹过大地,百姓就像草一样,必然会随着风的方向拜服。
PS:
成人之美:“好心”和“伪善”区别可大了
君子有成人之美,但这个成人之美指的是好心成全。举个例子,比如你邻居家的孩子高考分数很高,能考个好大学,但是家里拿不出学费。而你愿意借钱解这家的燃眉之急,让这个孩子能够接受高等教育,这是一种成人之美;再举个反例:邻居家的孩子不学无术,高考分数不够上大学,但家里有钱,希望通过你认识某个大学的校长,出钱把孩子送进去,并许诺给你一定的利益。如果你把事办成了,这就是成人之恶。每个人心里都有一杆秤,成人之美的关键之处在于,你是否夹杂私心,是否真的是为了对方好,而且过程中不会损害无辜者的利益。
草上之风必偃: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孔子认为,用严刑峻法来治理国家,老百姓虽然会畏惧,但也免不了种下残暴的种子,最终统治者要自食恶果。反之,居上位者应该多用教化和德行来打动百姓,让百姓自然归服,整个社会的风气必然正。君子的品行就如同大风,小人就如同草。大风刮草,草怎会不倒呢?前面《为政》中的“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说的也是一个意思。
学习《道德经》第25天
学习内容:
学习《易经》第25天
学习内容:
12.16:
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
12.17:
季康子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政者,正也。子帅①以正,孰敢不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