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良知”是王阳明《南赣乡约》及其所反映的廉洁思想的理论基础,当然也是儒家德治思想的体现,这是王阳明从根本上为廉洁政治和重建秩序开出的良方。今天学习阳明先生的《南赣乡约》,学习先生的管理方案,忧国忧民,教化人心,达到长治久安的治理体系。运作心学去恶存善,坚信心理即天理的思想理念。在我们的日常生活里,工作事业中有一定的借鉴运作和深远意义。
【读家书后感悟】今天读家书学习《南赣乡约》的一点儿感受。本周学习阳明先生的经典文章《南赣乡约》,感觉很受启发,文章开篇:昔人有言,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泥,不染而黑。民俗之善恶,岂不由于积习使然哉!通过学习感受到,任何事情的发生都不是无缘无故的,而且其所由来者,渐矣。都是多方原因促成的,这是我们的共业,只有大家都好了,我们这个社会才能真正的好。所以我们要共同创造麻林,让蓬在其中,不扶而直。
往者不可及,来者犹可追。我们应该抓住以后的时光,活在当下,奋发努力,而不要沉浸在对过去的追悔之中 。我们敬爱的领袖说过,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凡事向前看,光明的未来就在前方,而路就在脚下。
人虽至愚,责人则明;虽有聪明,则己则昏。尔等父老子弟毋念新民之旧恶,而不与其善,彼一念而善,即善人矣;毋自恃为良民而不修其身,尔一念而恶,即恶人矣。人之善恶,由于一念之间。 尔等慎思吾言,毋忽!这一段阳明先生真是写的太经典了,即便是极为愚笨的人,责备别人的时候却很明白 ;哪怕非常聪明的人,责备自己的时候却很糊涂。而等父老子弟,不要念念不忘那些新民的旧恶,而不肯善待他们,他们只要一念为善,即是善人了,你们也不要自恃为良民而不修养品德,你们只要一念为恶,即是恶人了。人之善恶,只在一念之间,我所说的你们一定要慎思深虑,千万不要忽视。这段给了我很深的启发,不要觉得自己是个好人,看不起那些犯过错误的人,其实自己跟他们一样,一念天堂,一念地狱。想想自己的念头又有多少是善的多少是恶的,不要以为不好的自己想了,没有做就没有关系,只要动了念头,阳明先生说,其实就是行了。能不慎乎?尤其是自己独处的时候,更要看管好自己的行为和心念,时时警觉自己的念头,有没有跑偏?像古人说的,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否则日积月累,千里之堤,溃于蚁穴,终成大患,悔之晚矣。我们不要忽视身边的任何小事。
最为经典的是文章最后阳明先生的申戒:人孰无善,亦孰无恶;为善虽人不知,积之既久,自然善积而不可掩;为恶若不知改,积之既久。必至恶积而不可赦。今有善而为人所彰,固可喜,苟遂以为善而自恃,将日入于恶矣!有恶而为人所纠,固可愧,苟能悔其恶而自改,将日尽于善矣!然则今日之善者,未可自恃以为善,而今日之恶者,亦岂遂终于恶哉?这段经典的话语告诉我们,作为人,谁能没有善,谁又能没有恶?为善虽然不为人知,日积月累,自然善行累积而不可掩;为恶如果不知悔改,久而久之,必然导致罪不可赦。今日因为善行而被人表彰,固然可喜,如果从此就以善自恃,那便会日渐趋近于恶;因为作恶而被人纠正,固然可愧。如果能够忏悔自己的恶行而痛自责改,那也将日渐趋近于善。所以今日之善者,不可以自恃以为善;今日之恶者,又岂能终身为恶呢?
致良知只有开始,没有结束,永远在路上。稍一停歇,就会退步,日趋于恶而不自知,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我辈能不慎乎!滚滚红尘,各种诱惑重重,不要以为自己能够抵挡,修炼未成就会前功尽弃,我们要追随阳明先生的脚步,跟随老师,浸泡在平台,与各位大爱优秀的志愿者老师们砥砺前行,共同维护好我们共同的精神家园,理上明,事上磨,境上练,在致良知的光明大道上,不停的走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