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次在新网师听完李亚敏老师的课,都能产生一种让人思考的力量。有时是眼前一亮,原来可以这样!有时是静静的思考,反思自己的课,怎么自己就上得那么浅呢,思维能力训练,与自身的链接是那么不够。
今晚听了李老师对六上第四单元的解读,对什么是小说,为什么要读小说,如何让学生读小说等问题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解读文本,我们要有望远镜和放大镜思维。也就是要了解本单元相关内容在整个小学阶段的纵向联系,以及这个单元每个单位的横向联系,每篇课文在落实核心目标中承担的角色等。为落实这些,李老师首先查阅了新课程标准。她指出看课标要看阶段要求、任务群中的要求以及学业质量中的要求。比如关于小说的内容,阶段要求与任务群中都没有直接提到小说,但是在学业质量要求中却明确提到了相关细致的要求。关键的几个点是梳理行文思路,品味语言,欣赏艺术形象,能通过圈点、批注等方式记录自己的阅读感受和体验,能通过诵读、改写、表演等方式,表达自己对感人情境和形象的理解与审美体验;能借助与文本相关的材料。结合作品关键语句评价文本中的主要事件和人物等。为此,李老师为我们总结出,教学小说单元的要求有:知道内容、记录感受、梳理结构,发现结构方式、理解形象、发现语言特点并品味语言、评价事件和人物、积累情感体验、尝试创意表达八个方面的内容。
我也读课标,也进行了相关内容的摘抄,但只限于遴选与摘抄,没有像李老师那样细致地分析与思考、总结与提炼,所以,也就没有用课标很好地指导自己的教学。
李老师让自己思考得更深入的一个绝招就是,提问题,自己对自己提问题,提关键问题,然后寻找答案。当读单元导语时,李老师提出了这几个关键问题:小说是虚构的,为什么我们还要读小说?单元页的人文主题如何处理?什么时间和学生讨论?以前理解形象采用什么方法?这里为什么强调“情节和环境”?什么是情节?学生理解吗?人物、情节、环境是小说的三要素,在读小说时关注这三要素就够了吗?
是啊,这些问题老师都没有想清楚,怎么能给学生讲清楚,又怎能让学生学好小说?我解读的时候,也感觉对情节不太清晰,对教小说到底要教到什么程度也很模糊,但是却没有像李老师那样追问、细究,所以难怪教得浅了。